第208章 吴越兵败 王逵身死
黄昏的余暉斜斜地透过窗欞,洒落在官房的地面上,映出一片昏黄斑驳的阴影。
李奕归拢好桌案上的文书,刚准备起身舒展一下筋骨,门外却响起了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抬眼望去,却见向训大步走进屋內,同时也带来了两则消息——
其一,吴越国派去攻打常州的军队,在晋陵城下被南唐援军击溃。
吴越军主將、衢州刺史鲍修让被生擒,中直都指挥使罗晟战死,监军的右丞相吴程只身逃回杭州。
其二,出兵鄂州的武平节度使王逵,被其部下潘叔嗣袭杀。
王逵所率攻打鄂州的军队,已全部从南唐境內撤离,鄂州之围也由此不攻自破。
乍一听到这两件事,李奕不免微微愣神,心底涌起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觉。
因为確实是歷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但问题是……不该出现在如今的这个时间线上吧?
向训脸上的神色略显凝重,眉头微微拧紧,道:“据说王逵之死先於吴越兵败,镇守潭州的周行逢得知消息,这才遣使来东京上奏,一来一去便耽误了好几日。”
“而吴越兵败之后,钱弘俶第一时间便遣人来报,速度也更快些。两份奏报便这般凑巧的几乎同时送抵御前。”
李奕邀请向训入座,又让人奉上热茶,这才询问道:“向兄,不知发生了何等变故,竟致於吴越兵败、王逵身死?”
向训嘆气道:“据吴越钱弘俶所奏,其命吴程等人率军攻打常州,本已攻陷了常州外城墙,俘获偽常州团练使赵仁泽。”
“然偽右卫將军柴克宏领兵援救,用帐幕蒙在船上,將士卒藏匿其中,並诈称前去迎接出使吴越的中书舍人乔匡舜回国復命。”
“吴越军的巡逻士卒將此事上报,但身为监军的吴程却未细察,直接让人放行。以致於唐军能顺利登岸,趁吴越军不备而攻破营寨。”
“钱弘俶上书言称:因战事失利,吴程部溃败,其担心唐军乘胜进犯,已命另一路攻打宣州的路彦銖部退回了吴越境內。”
说到这,向训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后,又继续道:“至於王逵身死之事,周行逢的奏报中则语焉不详,只说是王逵的部將潘叔嗣,私自率麾下人马从鄂州城外撤退,准备返回驻地岳州。王逵便连夜带人去追,谁知半路遭了潘叔嗣的伏击,在乱军中摔下马而死。”
“但依范相等诸公推测,或许是因天气酷寒,武平军的將士不愿作战。加之我朝暂缓进军的消息传去,王逵的部將们必定都心生退意,这才酿成了祸事。”
李奕听罢,若有所思道:“这確是不可忽视的缘由。无论是荆楚,还是吴越,皆是协助我军攻打偽唐。其军將部卒见我朝都已偃旗息鼓,他们自然也再无求战之心。”
“若是將士们不想再打下去,难免会生起懈怠牴触之心。如此一来,任何意料之外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向训点头赞同道:“正是此理……不然打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生变?”
李奕指尖轻叩桌案,斟酌道:“这两个消息,都不太好。如今王逵突然死了,武平军內部必定生乱。想让他们帮著牵制唐军已无可能,只希望能不给咱们添麻烦就行。”
“而吴越的钱弘俶,他先前愿意出兵助战,一来是不敢得罪我朝,二来则是唐军主力被我军牵制,他所要承担的风险小了许多。但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怕是会因此起了退缩的心思。”
向训的目光落在端坐於案前的李奕身上,突然轻笑道:“贤弟倒是把事情看得透彻!难怪官家如此信重於你,此次郊祀委以“权判卤簿使”。贤弟的这份才智见识,確实当得起此等信重。”
他这话並非恭维,而是真这么想的。
在向训看来,这位新晋崛起的年轻大將,能有如今的身份地位,並不只靠在战场上搏命得来。
从最初关於整飭禁军、根除积弊的建言,到推行“灭佛”以充盈府库的言论,再到改建龙津街市、提振商贸的奇思……这一桩桩、一件件,绝非普通武夫所能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