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兵临城下
“杨公号称宦中良将,过往诛杀政敌也从不留情。没想到对一伙贼寇,反起了妇人之仁。”
高彦喟叹着对钱鏐道。
听到韩平投降,可能是朱温所设苦肉计的传言前,高彦已对韩平起了杀心。
敌人一整都千名战士的叛逃,已起到削弱敌军的效果,令高彦更有成算。
在高彦看来,无论韩平是不是真降,他部下千人都是不稳定因素。大战之前,他不想为这股降军,过多变动作战计划,不如设计尽坑之,取其金宝以赏军!
此事却遭到杨复光的反对。
“彦纬此言差矣!杀降不祥,若主动归义之人,一切尽杀之,则日后还有谁敢弃暗投明?”
杨复光这么说并不奇怪。
于公而言,杨复光虽然做事果决,镇压民变上却一直是主抚派,曾认为如果在王仙芝黄巢会师前,及时招降了王仙芝及其党羽,黄巢也再掀不起什么风浪。
于私而言,则是杨复光受了韩平一笔不菲的贿赂。
有人可能会觉得,把这波降军都杀了,金宝还用你给么?
但这是强盗的逻辑,不是官场上的逻辑。
若以诈降为由,诛杀了这千人,首先要向朝廷报捷,禀上缴获,另外参与屠杀的丘八,也是要分钱的,能留给杨公公的,还剩多少?
韩平愿意主动大出血,对杨复光而言再轻松不过。
见钱鏐并不作答,高彦又道:“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韩平此人前倨于朱温小贼,后恭于杨公,其人不足为信,纵非诈降,也必为后患。”
钱鏐又略作踌躇,终于答道:“韩平及降军中一些将士,还携了家眷前来。他们已献上家眷为质,韩平更拿自己的老母质押。杨公也是宿将,若非如此,不会对他们如此放心。”
“千年青史,不顾父母妻孥性命,追名逐利之徒还少么?”高彦摇摇头:“具美你事母至孝,可这些穷凶极恶的草贼,又岂能与你相比?”
高彦的言外之意,是觉得钱鏐有可能以自己亲爹为质,然后将父亲性命视若敝屣。
钱鏐生下来时因为丑陋,差点被父亲扔井里淹死。以高彦看来,发生这种事,事后给再多关爱,都没法被原谅,无非能否遇到报复回去的契机。没有契机,就还是父慈子孝,如果碰上,那只能……呵呵呵。
依着高彦的人生哲学,以直报怨天经地义,对我有利时,恩将仇报也无不可。
他揣度别人,也会尽可能往坏处揣度,这就是他的“御敌从严”之道。
钱鏐显得一点没注意到高彦的言外之意:“将军是觉得,岭南西道之兵,士气还有些欠缺?”
高彦和杨复光带来的援兵,都是选精集萃。但毕竟路途遥远,数量不多。
此战的主要兵力,还是岭南西道本地的团练兵,又名团结兵。
唐代后期,南方藩镇镇兵腐化、缺额严重,遇有战事,往往要从团练兵中拣选精锐,赐以厚赏,许诺恩惠,求其死战之力。
由于正规军里尽是些老兵油子,这些临时拉起来的团练兵,常比烂透了的官镇兵还可靠。
高彦点点头:“这些团结兵里,颇有岭南西道部落酋长献上来的亲卫,性情嗜血。我寻思着战前让战士们屠了韩平所部,夺其金宝,奸其妻女,将杀性激发出来,可以提振士气。可惜杨公不许,也没办法了。”
高彦所说手段,虽然很受鄙夷,却又是一种常见的提振士气之法。五胡时代那些蛮夷领袖们,尤其偏爱此道。
以高彦想来,韩平有一妻二妾,容貌皆美,其女仅十一岁,亦有颜色。自己若显出不贪美色的大气,让将士们排队享用,丘八们当着韩平等人,玩弄他们的妻女,岂不能使士气高涨,纵朱三儿怀复仇之心而来,又有何惧?
依着钱鏐的看法,凡事有利必有弊,像高彦这么做了,草军知道投降也保不住性命,还要被蛮子奸淫妻女,可能会越发死战。杨复光的决策,也不能一定说错。
但高彦的人生经历,让他形成这样的行事作风。钱鏐也不会对高彦说不合其心意的话。
……
“我军奇袭再次成功,斩获却不多。”朱珍道:“敌人倒像是故意露出破绽。”
朱温表示赞同:“他们伪装得很好,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