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口气吃了七分饱,感觉胃里暖洋洋的,那股因连日征战而产生的疲惫感都消散了不少。
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
他抬起头,看到李宗仁正含笑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欣赏和宽和,不由得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他挠了挠头,带着几分憨厚地说道:“实在是这些日子一直没吃过一顿热乎饭,好不容易能吃一顿好的,故而失态,实在是让长官见笑了。”
李宗仁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在意。
“明曦说的哪里话!
你们都是为国征战、劳苦功高的将士,别说是一顿饭,就算是把这归州城最好的东西都搬来,也抵不上你们的功劳!来,我敬你一杯!」
说着,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苏耀阳也连忙端起酒杯回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的气氛也从最初的狼吞虎咽,逐渐转为了热烈的交谈。
苏耀阳吃饱喝足,便放下了筷子,开始和李宗仁、孙连仲等一众国军将领们闲聊起来。
宴会厅内酒酣耳热,气氛愈发融洽。几杯烈酒下肚,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
素以善守著称的孙连仲,这位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出赫赫威名的铁汉,此刻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唉……”
他感慨道,“明曦老弟此次虽解宜昌之围,挫败了日寇的凶焰。
可放眼全国,战局依旧糜烂。上海、南京、徐州……国都沦陷,大片国土沦丧。这仗,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他这一番话,像是往热烈的气氛里泼了一盆冷水,在座不少将领都感同身受,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孙总司令所言极是。小鬼子的飞机大炮太厉害,一个师团的火力,比我们一个军都强。”
“我部在南线与日寇交手,正面阵地往往一日数易其手,伤亡惨重……”
一时间,乐观的气氛被一股沉重和悲观所取代。
苏耀阳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他将手中的酒杯轻轻往桌上一放,发出“笃”的一声轻响。
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孙将军,诸位将军,”
苏耀阳环视一周,“诸位之忧虑,耀阳感同身受。然则,耀阳以为,对于战局,我等不必如此悲观。”
众人皆是一愣,连李宗仁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苏耀阳站起身,目光炯炯有神:“诸位请看。
目前形势,我弱敌强,此乃事实,无需讳言。
但战争的胜负,并非只看一时一地之强弱。”
他加大了声音:“日本,弹丸岛国,其国力、资源,皆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它是一个工业国,但它的工业需要从海外进口的石油、钢铁和橡胶来维持。战争每多打一天,它的消耗就多一分,它的国力就弱一分。此乃其天生之死穴!」
接着,他继续道:
“而反观我中华,虽是弱国,却是大国。
我们地大物博,人口四万万,且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有无穷的战略纵深,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兵源。
更重要的是,就算沿海尽失,我们退守内陆,依旧能依靠广阔的土地自给自足。
就像百里将军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空间换时间,将日寇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拖到最后,先被拖垮的,必然是资源贫瘠的日本!”
这一番话,说得在场将领们频频点头。
苏耀阳话锋一转,更添了几分神采:“前不久,耀阳偶得一篇雄文,名曰《论持久战》。
其文高屋建瓴,将此中道理剖析得淋漓尽致,令耀阳茅塞顿开!
文中言明,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如今,我们正处于最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
但只要我们能万众一心,熬过这段时期,将战争拖入‘战略相持’,届时,此消彼长,便是我们积蓄力量,最终发动‘战略反攻’之时!
故而,耀阳敢断言——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这八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
整个宴会厅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