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头颓然一低,“末将,愿听大人安排。”
宋溪山大手一挥,“带走!”
两个随从便应声上前,一左一右“搀”住了许千户。
宋溪山扭头看着乔三,“乔将军,本官先带此人回去,再派两位名医过来,你千万照顾好殿下。”
乔三抱拳,“多谢大人。”
宋溪山接着看向众将校,“诸位,殿下卧病在床,值此时刻,还望诸位不要胡思乱想,当齐心协力,按照既定之策,平灭贼寇的好啊!”
众人齐齐抱拳,“谢大人指点。”
当宋溪山离去,一帮将校也纷纷告辞,离去之前,都和乔三说了几句道歉的好话。
没办法,卫王就在帐中的事实,和宋溪山转头就拿下许千户这个今日最大刺头的事情,让他们是既服气,又畏惧。
而看着众人离开,乔三转回大帐,也是彻底地长出了一口气。
他的后背都已经被冷汗打湿,不过,好歹是熬过来了。
一切都在公子的预料之中,不仅是众将校可能的反应,还是前来当救兵的宋溪山,以及事后拿下许千户的操作,都让乔三再度震撼于公子的算无遗策。
宋溪山为什么会来,为什么这么配合,许千户的事情是怎么暴露的,后续会如何处置.
这些事情,乔三都不想操心,他只知道,替殿下瞒得越久,中京城那场王见王的较量中,殿下的胜算,就越大。
与此同时,中京城。
在百姓看来,这城池,和往日没什么两样,依旧繁华,依旧拥挤,有钱的依旧接着奏乐接着舞,没钱的依旧接着拼命接着苦。
但在中京城的官僚和权贵们眼中,这看似平静的气氛之下,却完全称得上是云诡波谲。
因为,在百官进言,陛下亲自下旨让朝中大臣推举新太子之后,奏表送入御书房,已经有足足五日,陛下却没有任何表示。
是对结果不满,还是说这举荐就是一个拖延的幌子?
可不论是哪个,都意味着一个问题,陛下对楚王继位这件事情,似乎并不满意!
但如今,朝中百官,有一大半都是支持楚王为储的,难不成陛下真的一点不在乎朝堂人心吗?
而身为当事人的楚王殿下呢,似乎真的如他一如既往所表现出的那般豁达贤明。
不仅没有向陛下施压,该干什么干什么,还打算在自己生日的前一天,张罗一场文会,一场雅集,来歌颂陛下的文治武功。
这一父一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疑问,蔓延在众人心头。
而紧接着的又一个消息,更让众人瞬间迷惑起来:
陛下今夜留政事堂首相杨阶一起用膳。
在当日那场“逼宫”之后,杨相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站在楚王这头的。
陛下在这个时候赐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
能够在中京城厮混的人都不傻,陛下执掌天下二十年,虽然不是那等顶级的权术高手,但能稳坐帝位二十年,心性手段又能差到哪里去了!
很显然,这一顿饭,是饭无好饭啊!
楚王府,楚王闻讯,也面露思索。
他想不通,这个时候,父皇叫杨相一道用膳,是图什么!
他已经得知了真相,更做好了决定,这场太子推举的结果是什么他不在乎,但杨相对他很重要。
这位暗中支持自己多年,也担任首相多年的老臣,是他上位之后,稳定朝堂最重要的倚仗。
如今,万事俱备,可不能在现在出什么岔子。
就在整个朝野都是浮想联翩的时候,杨阶坐着轿子,前往了宫门。
摇摇晃晃的轿子中,他也同样在思考,陛下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晚膳之约,是陛下来政事堂走了一圈之后,以他劳苦功高,看似随口定下的奖赏,但他知道,皇帝没有随意之举。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难不成陛下是有什么事想寻求自己的支持?
比如想敷衍掉这场推举?
抑或者是想借机离间自己与楚王的关系,让自己不得不站在皇权一头?
联想到已经数日过去,还未曾表态的推举太子之事,杨阶心头,大致有了些猜测。
当他出了轿,来到宫门前,早早已经候着一名太监引路。
那宽阔到近乎空旷的殿前广场上,杨阶一脸平静地走着,领路的太监反而落后半步陪在一旁。
他对这里一点也不陌生,但今夜独自走在这儿,天色昏暗,宫殿如蛰伏之巨兽,在视野之中露出层迭的黑影。
他仿佛像是回到了当年刚中进士时的感觉,眼前的宫殿里住着的天底下最恐怖的权力之兽,正窥伺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忍不住呼吸急促。
他以为他已经驯服,或者至少说找到了与之共生的办法,可现在看来,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还是那么地单薄而不堪一击。
想到这儿,他的心,便愈发地沉重了下来。
曲折的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在他的眼前,灯火通明的殿中,站着恭顺的内侍,那殿中的核心处,一道目光正平静地看着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