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为太大的缘故,所以射速只有十四发一天,对就是十四发一天,而不是十四发一分钟。
当然首先说这个炮本身却是达成了预期设计要求。
可以將七吨重的穿甲弹投送到38公里以外,足以破坏超五米厚的混凝土。
在其服役时,甚至没有那种对地攻击武器能做到这么大吨位的投送能力。
而实战中,古斯塔夫巨炮也確实完成了设计要求。
虽然法嘓人投降太快,得军根本就没机会使用巨炮轰击初始设计目標马奇诺防线,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得军巴巴罗莎计划中,对素军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群的攻击过程中,得军最终使用了这一战爭史上的奇蹟武器。
得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就完成了除要塞群以外的所有区域占领,但是对要塞群的攻击非常困难,当年十二月停止进攻,得军开始运输准备巨炮。
然后一九四二年六月五號,古斯塔夫巨炮开始对要塞炮台进行轰击,“斯达岭堡垒”被击中六发四点八吨的高爆炮弹,“莫洛托夫堡垒”被击中七发炮弹,位於后方的“库贝拉”弹药库被七点一吨重的穿甲弹击中九发,击穿了弹药库八米厚的岩石,將这座弹药库引爆,由此引发的大爆炸导致了整个要塞摇晃。这个储备第四防御地区所有弹药的仓库被炸毁。
几乎所有防御最好的炮台基本都是被巨炮轰开了。
在从六月五號到六月十七號十二天里,古斯塔夫总共发射了四十八枚炮弹,完成了自己作为堡垒开罐器的使命。最终帮助得军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
但是,这个也仅仅是巨炮唯一的辉煌时刻了。
这门巨炮的威力,並没有掩盖其天生的缺点。
过大过重,这门炮的使用非常麻烦。
炮身全重超过四百吨,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运输。所以得嘓人为这个巨物设计了一个列车炮架,一般的铁轨还无法承受,所以需要特製的復轨,也就是两条双轨並行,才能承受这个巨炮。
这样炮身炮架以及附属动力的全重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四百八十八吨了,这样的重量那可是相当於一艘轻型战舰了。
而在陆地上尤其是没有公路的地方,別说千吨的庞然大物了,就是百吨的庞然大物都得考虑运输地形,这和海上是完全不一样了,在海上,別说千吨,哪怕是万吨甚至是百万吨都是轻鬆实现,不需要考虑地形和运输。
而这样的重量所带来的就是慢,什么都慢。
要使用巨炮,准备很慢。因为需要先行修建特殊轨道铁路,然后火炮拆散运输,到目的地以后组装,准备过程非常长。
接著射速也很慢,每天最高十四发,没办法毕竟是数吨重的炮弹,每一次装填都是吊车和多名士兵配合。
並且每一次的发射药也是接近两吨。装填速度非常慢。
为了操作这样一门大炮,得军独立成立了一个重炮营,直接操作指挥人员就有五百零三人。
而巨炮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目標,为了防止空袭,还会配备高炮部队和烟雾释放部队,总共会有超过四千人为这一门巨炮服务。
这样的资源消耗和时间浪费是惊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