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看到这部文集的成品的别林斯基也是兴奋不已,除了作序写评论以外,别林斯基也是热情地在向自己圈子里的人以及很多朋友宣传这部文集,从而为这部文集的热度和讨论度又添了一把火。
当然,有人好奇、期待这部文集的同时,也就肯定有人对此感到不屑和不满,乃至因为一些原因对这部文集心生敌意。
《祖国纪事》的发行商克拉耶夫斯基差不多就是如此。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件事其实跟克拉耶夫斯基关系不大,甚至还有益于克拉耶夫斯基,就比如他这一阵子一直在研究这部文集的宣传方式,每次当他以为他已经弄明白了的时候,就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让他感到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将这些宣传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杂志上了
不过就算如此,随着这部文集的声势越来越大,克拉耶夫斯基的心里面慢慢地也开始感到不舒服和不满。
只因假如没有这部文集的话,那么这上面出现的所有作品都理应会发到《祖国纪事》才是!
除了鼎鼎大名的索洛古勃伯爵和奥多耶夫斯基公爵等大作家的作品以外,那位米哈伊尔就更不能例外!
要知道,由于米哈伊尔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把他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这部文集上,所以他就再也没有给《祖国纪事》供过稿了。
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订阅用户都写信来抱怨这件事,连带着《祖国纪事》最近这两期的订阅量都波动了不少。
尽管克拉耶夫斯基依旧不肯承认一位作家能对自己的杂志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最好的情况肯定还是他继续供稿,杂志这边也不会亏待他,他要是再写上几期,很有可能再将他的稿费提高一些呢!
要知道,对于他这样的新人来说,这已经是绝佳的待遇了。
毕竟圣彼得堡有太多的年轻作者想将他们的作品投给《祖国纪事》了,为了能够刊登甚至愿意分文不取。
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不能说他拿到的不是最好的待遇?
而像这样愿意分文不取的年轻人,克拉耶夫斯基目前参加的这场聚会上就有一个。
总得来说,圣彼得堡的文人们各有各的圈子,很难说有谁是一家独大,像是别林斯基,在他的圈子外,有许多作家甚至将他视为一位麻风病人,在街上碰见他都不愿同他打招呼,根本不愿意跟他待在一起。
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或许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文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有别林斯基他们这样反对农奴制的进步作家,那么自然就有捧沙皇政府的臭脚,希望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的文人。
就比如此时圣彼得堡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布尔加林,“自然派”这个名字最初其实就是他对一批师法果戈理的青年作者的贬称,只是后来经过了别林斯基的反复阐述,才让这个名字成为俄罗斯早期现实主义派的别名。
更抽象的是,这哥们除了反对进步作家们以外,也是真成了秘密警察机关“第三厅”的特务,文学圈里有什么非常过激的言论,还真有可能会被他告上去充当证据。
只能说,有人上赶着想当狗是真的,“第三厅”巴不得有人当狗也是真的。
不过或许在布尔加林之类的人的想法里,他们可能真的是觉得自己在维护俄国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秩序吧。
当然,假如能在维护祖国的这个过程中为自己争取一点小权益,想必他们也是非常乐意的。
而说回克拉耶夫斯基目前正在参加的这场聚会,差不多就可以说是他的舒适圈,尽管他表面上对别林斯基他们那群人相当亲切,但实际上并不愿意跟他们打太多交道。
倒是眼前的这些先生更加合克拉耶夫斯基的脾气一些。
他们这些人对于《彼得堡文集》的看法也非常一致,都认为一部好好的文集在这么多报刊上打广告是一件非常不体面的事情,乃至于说:
“那两个毛头小子就好比阿普拉克辛商场的伙计,厚着脸皮把一切过路人拉进店里,为自己的货色大吹大擂,他们哪来一点身为作家的自尊?圣彼得堡文学圈的风气就是被他们这样的举动给败坏的!”
尽管克拉耶夫斯基准备把某些宣传手段用在自己的杂志上,但这并不妨碍他跟这些先生有着差不多的看法。
而他们在聊着这些事情的同时,有位千方百计挤进他们这个聚会的年轻人,也是赶忙抓住机会将他的作品给念了一遍。
圣彼得堡有大把大把这样的年轻人,怀揣着文学梦,不停地尝试各种做法来寻求门路,只为能有一个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文化界有影响力的人眼前。
克拉耶夫斯基见多了这样的年轻人,而等他在听完之后便抬眼看了过去,那位似乎有些激动的年轻人在看到克拉耶夫斯基那张严峻深沉的脸时,尽管内心或许不愿,但还是下意识地露出了一个带点讨好意味的笑容。
写得不错,不求回报,对权威人士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这才是克拉耶夫斯基经常见到并且非常喜欢的年轻作者。
至于那位米哈伊尔,他对于平台以及权威人士认可的重要性的认识,似乎并不太够,而且并没有多少奉献精神。
脑中再次闪过了那位面对他面色如常的年轻人,克拉耶夫斯基虽然只是有点不快,但他还是由衷地希望那两个毛头小子的文集会失败,碰过壁之后,他们估计才会懂得如今能够拿到的稿费到底有多珍贵。
当克拉耶夫斯基这么想的时候,那位听了在场不少人谈话的年轻人安德烈,脸一直发烧的同时,也是忍不住在心里叹了许久的气。
上帝啊,任何一位年轻作家想要让自己的作品登上杂志就必须经历这样的事情吗?那么那位米哈伊尔是否也经历过这种事?
另外虽然在这场聚会中听到了很多人对于《彼得堡文集》的贬低和不屑,但是就安德烈自己而言,他是一定会买一本文集来看看的。
而且说实话,他总觉得在座的各位先生大概也会有很多人会买上一本。
那么这次的新小说究竟又是什么呢?
希望不会再是《变色龙》这样的小说了吧。
上次那篇《变色龙》他看了之后先是大笑,等反应过来后就再也不肯看第二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