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出发与勃朗特三姐妹
应该形成一种风气,把没有自立能力的人而陷於贫困看作是一种耻辱,儘管这对个人来说似乎很残酷。对於促进全人类的幸福来说,这种刺激似乎是绝对必需的..:::.:
如果某些人根本没可能自立,根本不可能养家餬口,只因可以指望得到教区的施捨,便结婚成家,那这些人就是受了不正当的诱惑,不仅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生活不能自立,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同阶级的所有其他成员。
一个不能养家餬口而结婚的劳教者,在某些方面可说是他所有劳动伙伴的敌人。
一马尔萨斯(註: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以此为思想基础)
由於米哈伊尔想在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出版一本圣诞图书,因此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耽误下去了。
於是在处理了一下戏剧、裁缝店和来拜访他的客人之类的事情后,米哈伊尔便开始收拾去往伦敦的行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戏剧这一块,《茶女》依旧在巴黎一场又一场的上演,並且接下来很有可能走出巴黎,去往更多更远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玛格丽特似乎已经忘却了以前的生活,而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演出当中去,与此同时,她无疑也是成了巴黎戏剧界近来最耀眼的新人,不少剧院已经向她发起了邀约,邀请她担任其它一些戏剧的女主角。
她的人生已然来到了新的阶段。
而在拜访客人这一块,米哈伊尔最近又抽时间去跟正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的巴斯德聊了聊,除却一些日常生活上的琐事以外,米哈伊尔当然也是顺嘴提了一些听上去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狂想”。
儘管米哈伊尔这个文科生在科学这一块只限於义务教育的水平,但巴斯德在进行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时,还是难掩震惊地对米哈伊尔说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更应该投身於科学领域的,您好像直接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一样!您不当一个科学家实在是科学领域的损失!”
米哈伊尔:“
吹牛逼呢,我要是真出手那就真要露馅了.:::
因此米哈伊尔只能是谦虚地摆了摆手道:“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我在这方面只有一点简单的猜想,而且我写点东西你做研究,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为人民服务......我不会忘记您的这句话的。”
巴斯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的同时,还是坚持著他最开始的想法:“但我还是坚持我刚才的看法......”
米哈伊尔:“?”
要是我之后结识的科学家都像你这么想可怎么办?
那说不定后世还会出现一个被热烈討论的问题:“如果米哈伊尔投身於科学领域会发生什么?”
稍稍幻想了这么一下后,米哈伊尔还是摇了摇头,接著便又跟巴斯德聊了很多东西。
而除此之外,在巴黎的文化界,由於米哈伊尔並未隱瞒自己即將前往英国的消息,因此即便巴黎的文化界这段时间没少声討米哈伊尔,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无论是巴黎文化界的新人还是老人都下意识地鬆了一口气。
总算是要走了.:::
要是他在巴黎继续这么发展下去那还得了?
看看他前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吧!简直就是想打破巴黎文化界的秩序!
也正是在得知米哈伊尔將在英国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巴黎文化界的很多人对待米哈伊尔的態度都变得温和了一些,毕竟只要米哈伊尔不是下定决心要跟现有的文学风尚作对,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並未隱藏自己想要用英语在英国写上一批作品的想法。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巴黎文坛先是震惊和躁动,但很快就有了一些这样的声音:
“他写法语作品都能写的这么好,那么用英语写又算得了什么?”
“话虽如此,但又用一门新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他真的能够写好吗?而且俄国人向来都有学法语的传统,法语水平高深並不奇怪,但俄国人什么时候又对英语感兴趣了?”
“用英语这种劣等语言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
“那你希望他留在巴黎继续进行创作?”
,,还是让他走吧!要是让他再待上一阵子,他说不定真要爬到更多人的头上去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的成功確实让巴黎文化界的不少人感到难堪,毕竟法国作为欧洲世界的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欧洲的艺术、时尚和思想之都,並且自带一种“权威性”和“先进性”,代表著最新的潮流。
结果事到如今却是一个俄国人想在巴黎掀起新的艺术潮流了...
这样的人最好还是有多远就走多远。
而在这些声音中,巴尔扎克的视角显得颇为特殊,差不多就是在米哈伊尔跟巴尔扎克的一次会面中,巴尔扎克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便有些嫉妒地说道:
“米哈伊尔,这样的话你岂不是能跟伦敦本地的出版商签上合同?要是你写的英语小说卖的也不错,那你岂不是能收到两个国家的稿费?你在俄国赚钱还不满足,还要来法国赚钱,现在又要去英国赚钱了!”
对於这种话,米哈伊尔只能是摊了摊手,然后安慰巴尔扎克老师道:“我在英国不一定能够成功,只是一次尝试吧,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就不得不离开了。”
巴尔扎克:“
你最好是....:
儘管巴尔扎克並不看好米哈伊尔的英国之旅,但他还是决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关注一下米哈伊尔在英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