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日,阳光炽烈,却远不及市民涌入惠康与百佳的热情。
两大超市巨头的价格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每一家门店都仿佛成了风暴的中心,人潮从开门那一刻起便未曾停歇。
反倒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超市,今天基本没有什么生意,老板或者员工都只能在店里拍打苍蝇。
“麻烦让一让!这里还有油!”在旺角的一家惠康超市内,店员声嘶力竭地喊着,刚推出来的一车朗维集团旗下某个特价食用油,几乎在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主妇们眼疾手快,购物车里堆满了纸巾、罐头食品和清洁用品,她们精打细算,比较着传单上的每一个价格,脸上交织着抢到便宜货的兴奋和担心好东西被买光的焦虑。
另一边,观塘的百佳超市情况更为火爆。
由于宣传上的降幅数字更为惊人,这里吸引了更多寻求极致便宜的顾客。
个人护理品区域更是重灾区,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等的货架前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补货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抢购的速度。
收银台前的长龙从店内一直蜿蜒到店外,不少人一边排队一边计算着今天能省下多少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的消费狂热。
“哇!百佳的纸巾真的比惠康便宜两毛钱一包!”
“快点去多拿几桶生油!惠康的特价油快卖完了!”
“两边都看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
这样的对话在香江各个角落上演。
公共交通上,随处可见提着两大超市醒目购物袋的市民;
茶餐厅里,人们讨论的不再是股市楼市,也不再讨论嘉道理家族失去香江大酒店控制权的事情,而是哪里还能买到便宜货。
这几乎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购物节”,只是发起者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博弈。
在中环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李加诚面对着每小时一报的销售数据,面色凝重。
最初的报告显示,百佳超市凭借更激进的降价策略,在开市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客流量确实实现了对惠康的反超,部分核心门店的业绩甚至同比增长了惊人的400%,超市里被堵得几乎水泄不通。
这还是因为超市空间有限,一次性不可能进去太多人,结账的速度也较慢,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流量的进一步攀升。
否则,营业额只会更加恐怖。
百佳超市总经理面露喜色地说道:“李生,看来我们的策略奏效了,惠康超市显然客流量没有我们百佳超市的多,营业额肯定也没有我们多。”
李加诚却缓缓摇头,手指重重地点在报表上那刺眼的“毛利率”一栏:“奏效?你看清楚这个数字!营业额是上去了,但我们每卖出一件货,就是在流血!这不是销售,是补贴!是烧钱!”
他看得非常透彻。
这就是在亏钱卖吆喝。
百佳的降幅之所以能比惠康略高,完全是建立在和记黄埔承受更大亏损的基础上。
百佳要打出降幅35%的招牌,代表着每一分钱的优惠,都需要从和记黄埔本已紧张的资金链中硬生生挤出来。
“采购部和供应商的谈判怎么样了?”李加诚沉声问道。
“李先生,供应商的让步非常有限,尤其是朗维集团旗下的品牌,比如喜力啤酒、欧莱雅那些,价格咬得很死,一分钱都不肯减。说是集团规定,全球统一供货价。”
百佳超市总经理面露难色,“我们只能在其他一些本地供应商那里拿到少许折扣,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帮助不大。”
李加诚的心沉了下去。
他最担心的情况正在发生。
在提出百佳超市35%的降幅优惠时,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朗维集团的问题,可当前局势,让他不得不顶硬上!
林浩然掌握了部分快消品牌源头,就等于掐住了渠道的脖子。
百佳不能下架这些畅销品牌,否则会流失大量顾客;
但如果给这些畅销品牌优惠,又是在用自己的利润为对手的产品做嫁衣,甚至还要倒贴钱去补贴。
这简直是一个两难的陷阱。
随着时间的推移,另一个问题开始凸显:库存。
由于预估不足,或者说低估了香江市民在极致优惠面前的购买力,百佳超市的多款热门特价商品在下午时分便开始陆续售罄。
“不好意思,特价米已经卖完了。”
“纸巾?等等吧,仓库正在搬货,但不知道还有没有。”
“特价洗衣粉?明天请早吧,或者买这些没有促销的产品。”
类似的告示或店员的口头通知出现在多家百佳门店。
抢购的人群发现,许多心仪的低价商品已然断货,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之下,准备更为充分、供应链支撑更强的惠康超市,虽然客流可能略逊于巅峰时的百佳,但货品供应相对稳定,给了消费者一种“这里更可靠”的印象。
一些在百佳未能尽兴的顾客,自然而然地转向了邻近的惠康,将继续消费的热情和预算释放在了那里。
直至晚上十点,持续了一天的抢购潮才渐渐退去。
两份最终的销售报告分别摆在了林浩然和李加诚的案头。
施勋道别墅,林浩然坐在三楼起居室的沙发上,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内心倒也没有太大的波澜。
身旁,郭晓涵坐着看电视,电视里正是晚间整点新闻,播放着两大超市那恐怖的人流量。
林浩然看了眼电视上的画面,又将目光放回手中的资料。
这是惠康超市总经理给他传真过来的,当数据整理好之后,他这边便收到了。
惠康超市被列入的促销产品,大多数朗维集团旗下的产品,诸如饮料、个人护理产品、啤酒、家庭护理产品、包装食品等等。
朗维集团这几个月可一直都没有停止收购行动,除了国际上一些林浩然列出来的品牌之外,基本上香江本土一些有名的快消品牌,也都逐一被朗维集团收购了。
比如维他奶、李锦记、廖孖记腐乳、么凤话梅王、双妹嚜露水、九龙维记牛奶、绿宝橙汁汽水、红燕子啤酒、长元米酒等等。
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香江市民日常比较喜欢购买的香江本土快消产品,而朗维集团收购它们,也并不需要费太多的资金。
毕竟,这些不过是一些本地知名品牌而已,在国际上却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甚至很多都没有走出香江市场。
这也是为何百佳超市根本避不开朗维集团的原因。
要是真的所有朗维集团旗下的快消品牌都从百佳超市那边下架,许多顾客进去超市的第一反应便是疑惑,进而便是失望。
毕竟,本土知名品牌在当地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许多市民都习惯了用某个品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如同根深蒂固的大树,难以轻易撼动。
百佳超市若真的将所有朗维集团旗下的快消品牌下架,无异于自断其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自己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浩然哥,今天我也去了中环附近的惠康超市,好多人,我都挤不进去,后面就没有进去了。”一旁的郭晓涵看着新闻,一边饶有兴致地对林浩然说道。
林浩然微微一笑,捏了下她那可爱的脸蛋说道:“你就别去挤了,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岂不是心疼死?”
“我这不是想凑凑热闹嘛,更何况我还知道惠康超市是浩然哥你的,就更想去体验一下了,谁知道会有这么多人?”
郭晓涵俏皮地吐了吐舌头,依偎在林浩然身旁,眼睛依旧盯着电视画面,里面不断切换着超市里热闹非凡的场景,以及记者在现场采访消费者,大家对这场价格战的看法。
林浩然轻轻搂住郭晓涵的肩膀,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这场价格战看似惠康在第一天取得了相对优势,可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天,就看百佳超市能坚持多久了,李加诚更不是个会善罢甘休的人。
而且,这场价格战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后续的供应链调整、消费者心理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都充满了变数。
而在和黄大厦,李加诚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即便是晚上十点多了,他依然没有回去。
李加诚的手中,拿着一份报告。
报告显示百佳超市今日创下了史无前例的单日营业额记录,同比暴涨近380%。
但紧随其后的,是同样触目惊心的亏损数字。
巨大的客流未能带来利润,反而加速了失血。
喜的是市场份额暂时守住了,甚至有所反击;
忧的是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而且这种模式根本不可持续。
特别是,原本他期望那些促销产品可以带动一些没有加入促销的产品销量,可事实却是让他有些失望。
从报告上来看,虽然其它产品的确都略有上涨,可上涨的幅度相比亏本的促销产品带来的损失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他自然知道,和记黄埔如今的情况,经不起多久这样的消耗。
李加诚眉头紧锁,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此刻的他,喜忧参半。
喜的是,暂时稳定了局面,让百佳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中不至于一开场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在消费者心中还保留着一定的竞争力;
忧的是,这巨大的亏损如同一个无底洞,不断地吞噬着公司的资金,长此以往,公司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