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诗圣杜甫
“王羲之的生平,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
赵清然乾脆表態“他的名气,一石里面有九斗,都体现在《兰亭集序》上。”
“这幅书法作品的名气太大了,可以说是千年以降所有瑰宝之中排前三的存在。”
“《兰亭集序》其实是一篇序文,类似於开篇介绍的那种。“
“意思是说,永和九年三月,我们这些人在兰亭这里聚会作诗云云。”
“其出名的不是內容,而是写这篇序文的书法造诣。”
“这是书圣王羲之,在醉酒状態下写出的代表作,是他书法水准的巔峰作品。“
赵清然讚嘆不已“虽然不懂什么书法,兴趣也不大。“
“可《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头,我也是知道的。”
东晋时空,一个可以和相爱之人一起躺在锅里的时代,
江阴兰亭,酒意稍散的王羲之,抬头看看天幕,再低头看看石桌上墨跡未乾的《兰亭集序》,
心头百感莫名。
谢安摇摇晃晃的走过来,手里还拿著五石散,大笑著说道“逸少,好大的名气!”
其实谢安自己的名气也很大,肥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
只不过天幕一直没怎么介绍过,自然也是无人知晓。
王羲之摇头笑言“真的是没想到。“
“我等閒暇聚会,饮酒作乐而已,竟然会有此名声。”
谢安笑声更盛“你王右军的大名,千载之后都有人知晓。”
“今天这幅字,更是瑰宝前三。”
“得如此美名,也是此生无憾了。”
王羲之跟著笑“还好,还好,虚名而已。“
真正清心寡欲的艺术家,几乎不存在。
自己的作品被欣赏,能够名传千古,其实是艺术家们的追求。
已然被挠到了痒处的王羲之,明显非常高兴,不过依旧是维持著矜持。
文人嘛,就算是再高兴,这个时候都得端著。
一眾醉酒以及服用了五石散的友人们,也是上前来祝贺,一时之间小小的兰亭极为热闹。
就在这时,天幕里传来了赵清然的声音。
“可惜啊,这幅《兰亭集序》太过於受欢迎,到了唐太宗李二的手里,因为太过喜欢,直接就给带入自己的墓地里陪葬去了。”
听到这话,兰亭眾人顿时哑然。
王羲之的笑容,也是隨之僵住。
自己得意的作品,居然成了陪葬品?!
哪怕是给帝王將相陪葬,那也不行啊~~~
谢安等人也是哑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孙绰小声开口“不如收藏起来...“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如此传世佳作,收藏起来还有什么意义?
谢安跟上一句“不如题字,就说不愿此作为陪葬品?“
眾人想想,也是摇头。
几百年后落在別人的手中,怎么可能因为你写几个字就不带入陵寢的。
他们活著的时候,自然可以护住这幅作品。
可几百年后..:
说句不好听的,別说他们了,到时候此时煊赫滔天的谢家与王家还在不在,都不好说了。
一直没说话的王羲之,猛然一咬牙“罢了,与其被帝王將相当做陪葬品,不如送去天庭!”
他当即向著天幕行礼大喊“王羲之,愿赠《兰亭集序》於仙长!求仙长纳之!“
贞观时空。
李二凤还是带著脸色的。
“仙长可真是...”
“朕明明已经將《兰亭集序》送与仙长了,这不是让人误会吗。”
说误会倒也不至於,他这个时空的確是送了,可別的时空並没有。
毕竟诸天万界时空无数,也就只有这里的李二凤,能够抱怨叫屈。
赵清然这里,见著王羲之发来的请求,也是无语的很。
他对这些东西的兴趣真心不大。
不过既然王羲之愿意给,他也不会拒收。
应下来之后,还带著墨汁味道的崭新《兰亭集序》就出现在了手边。
这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真跡。
只不过在科学检验之下,必然是会被认为品。
是那种临募到足以以假乱真的品。
看著兰亭集序上那一个个的印鑑与签名落款,赵清然也是笑。
名人还真是不少,好几个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
尤其是谢安,这位可是打贏了水之战的名人。
欣赏了一会《兰亭集序》,赵清然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欣赏不来。
將作品收起来,准备有时间了送去私人博物馆存放。
拿起了手机,继续往下刷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