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十大才子第四名,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祖籍裹阳。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是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的后代。”
“他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为巩县县令,自那时起全家迁至巩县。』
“祖父是杜审言,曾为国子监主簿,著名诗人。』
父亲杜閒,官至兗州司马。
“杜甫母族,乃是著名世家门阀之一的崔氏,崔氏最出名的就是靠嫁女儿联姻。『
此言一出,诸天万界的崔氏都红了眼。
这话太脏了,什么叫做嫁女儿联姻出名?!
瞧不起人啊!
崔氏的女婿们,也是面色汕汕。
別人说这话,还能想办法反击,可天幕说的..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著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
“时人称之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到十四五岁,就出游翰墨场,也就是游学天下。『
他在城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在洛阳尚善坊听过李龟年的歌,在北部山上看过吴道子的画杜甫游歷过山西,又去过吴越,週游天下看尽世间繁华。
“当时许多名士,如崔尚,李邕,王翰,魏启心等人都与其结交过。『
“青少年时期的杜甫,生活在开元盛世之中,年少时期的经歷,为他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杜甫自己也是志得意满,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
“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唐繁荣富强,文化昌盛。“
“杜甫又是官宦之家出身,生活优渥,自然有机会兑现自己的才华。”
“仔细想想这些才子们,算上还没点评的前三,不出意外的话,是苏白曹,这些才子们几乎就没有真正贫寒之家出身的。”
“毕竟天赋这种东西,是需要外部环境帮忙兑现。”
“就算是有著经天纬地之才,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忙著土里刨食,连开蒙求学都没有过,
天赋再好也没有机会。”
他的话锋一转“还是新时代好,至少每个人都有上学的机会。”
“至於能不能兑现天赋,那就看个人了,至少给了这个机会。”
“不像是封建时代里,机会都没有,学识都被掌握在权贵官宦们的手中。“
赵清然笑言道“想要提升国家实力,必然要做的事情就是全面普及教育,提升人口素质。”
“可问题是,封建时代是不能这么干的。”
“一旦普及教育,就等於是夺走了权贵官宦们掌握的垄断知识,必然会迎来疯狂反扑。“
“更重要的是,一旦开启了民智,帝王將相们的统治就將被推翻。“
“这是歷史定律,没人能够阻挡。“
此言一出,不少听到全面普及教育,可以提升国力而眼神一亮的帝王將相们,顿时又黯淡了下来。
说到底,没人能够放弃已经在手中的权势。
哪怕是圣人也不行。
话题明显有些跑偏,赵清然也不继续,直接取消暂停播放天幕。
『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遇到了李白。『
“两人同游了一段时日后分开,不久又在齐地相遇。
饮酒作诗,炼丹求仙,寻访隱士,互赠诗篇,关係急速升温。『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的关係非常好,杜甫由此成为了李白的迷弟。
遗憾的是,自此之后两人再未相逢过。!
『杜甫一直游歷到了三十四岁,方才返回瀰漫著浪漫游乐气息的长安城。』
“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
“在长安城辗转十年,未能入仕。』
“长安大,居不易。』
“在长安城內居住了十年的杜甫,光了积蓄,甚至儿子都因此饿死。『
『这也极大的刺激了杜甫,使得他的作品,逐渐开始转变风格。『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
“杜甫听闻肃宗即位,就想去投奔,未曾想半路被叛军抓获,押入长安城。『
“在被关押期间,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面目,创作了《悲陈陶》《月夜》《春望》等一系列名作。』
“当他得知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的消息,写下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至德二载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附近,长安城內一片混乱。,
“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城,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
肃宗很是欣赏他,授其为左拾遗,故此后世皆称其为杜拾遗。,
可杜甫的政治能力很差,与李白不相上下。
“因为上书为房琯说话被下狱,好不容易方才脱身。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诗仙李白跟诗圣杜甫,写诗那都是天下闻名的顶级选手。”“
“可他们做官的本事,只能是用一个词来形容。“
“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