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医德风范 张仲景
“歷史十大神医第五名,张仲景。』
张仲景,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
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是建安散神医之一,后人尊称为医圣。
赵清然略显异的声音传来。
“张仲景第五?我以为他怎么也能入前三来著。”
这位可是医圣,居然只排到了第五的位置。
这排名,感觉有点不太靠谱。
当然了,这也跟古代神医太多,竞爭过於激烈有著重要的关係。
东汉末年,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
“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
“那个时代,是真的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悽惨到让人惨不忍睹。』
而当时各地军阀们,自顾不暇,为爭权夺势,忙著发动战爭,压根不管百姓们的死活。
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十岁时,他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赵清然的曦嘘声传来。
“三国的书上,看到的只有英雄气概,兄弟情义,旷世的武勇,出神入化的谋略等等。”
“可谁能知道,这些东西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百姓们的痛苦哀豪,是他们的血啊。”
贞观时空。
李二凤也是感慨而言“民为水啊。
“百姓过的不好,自是会掀起波涛巨浪。”
“汉末之时,若不是张角死的太早,说不定已然是掀翻了大汉天下,哪里还有后来的三国之爭。”
对於李二凤的这番话,一眾文武们面上赞同不已。
不过心底,却是不以为然。
大汉的確是有可能被掀翻,可那些门阀世家,却是绝对不会坐视黔首布衣们,骑在他们的脖子上!
要知道门阀世家们的实力,在汉末的时候,几乎处於最巔峰的状態。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
每次给病人看病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
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癒,他很受百姓尊重,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年少的张仲景。』
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採药回家炮製,从不怕苦不怕累。』
张伯祖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张仲景的同乡何,曾经点评过他。』
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
不过只要专心学医,將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
“何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信心,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这就是汉末时期,非常有名的名士点评。”
“当然了,其本质上是互相吹捧,互相养望好做官。”
“不过要说看人的本事,还是有那么一丟丟的。”
他继续说道“至於何对张仲景的点评,其实意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意思就是说,虽然你也是世家子弟,可是你为人过於愤世嫉俗,爱憎分明是没办法做官的。”
“这种情况下,做一名出色的医生,也足够你没什么烦恼的过上一辈子。”
“毕竟,在古代的医生,社会地位与財富收入,那都是非常高的。”
听到赵清然的这番话,李二凤也是笑而不语。
果然是仙长,看事情就是看的明白透彻。
为官要懂圆滑,要懂得收敛。
张仲景的性格,就算是真的做官了,不是被人暗算了,就是自己干不下去跑路。
天幕继续播放。
“张仲景努力学习,很快就成为了一名有名的医生。
“他的能力,也是逐渐超过了他的老师,堪称青出於蓝。』
“张仲景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
这其中,尤其是《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
“张仲景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
“也就是说,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后来张仲景承袭家门,按照当时的传统,外加他神医的名气太大,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张仲景不为所动,依旧是到处为人治病。』
可到了建安时期,他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
有了正式的官职,虽然长沙郡不在曹丞相的管辖范围內,算是遥领。
可张仲景的身份,却是毫无疑问的,从之前的预备役孝廉,成为了真正的官员。”
成为正式官员后,按照当时的规定,做官的不能隨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