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嫡明 > 第305章 哭泣的朝鲜君臣

第305章 哭泣的朝鲜君臣

第305章 哭泣的朝鲜君臣

朝鲜国王李昖,在平壤陷落后仓皇北逃,最终栖身于义州鸭绿江边一处破败的大佛寺。

这年久失修的破败佛寺,就是他如今的“行在”了。

秋风中的残破殿堂,与记忆中汉阳的繁华对比,当真恍如隔世。就是这滔滔江水,也如同这仓皇辞庙的无尽哀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昖忽然想起李煜的词,又想起李煜也姓李,不禁心头一颤。

跟随朝鲜王李昖“北狩”的朝鲜大臣们,如都承旨柳成龙、判书金诚、左议政尹斗寿等人,眼见主上对江水哭泣,连贱民们使用的东语(朝鲜语)都说出来了,都是面面相觑。

柳成龙劝解道:“殿下勿忧,天朝虽然出使敌国,可肯定也是劝敌国退兵,也是为了我国啊。使者去和谈,也不会影响天朝出兵。”

李昖闻言这才好受很多。他最怕的就是,大明抛弃朝鲜,单方面和日本和谈,不顾朝鲜的死活。

面对迟迟未至的明朝大军,朝鲜君臣心急如焚、度日如年。甚至怀疑,明廷在等朝鲜完全亡国后再出手。

眼见使臣的船快要靠岸,李昖也不再使用东语(朝鲜语),而是用汉语悲伤的说道:

“寡人年过不惑,又有采薪之忧,身子骨怕是撑不到光复山河了。这黍离之叹,何其伤感!”

群臣闻言,心中都很无奈。

殿下实在是怯懦了些。本来殿下若是坚守汉城和平壤,倭寇未必就能数月之间席卷八道,国家也不会这么快沦亡啊。

可是倭寇一在釜山登陆,王师仅仅败了几仗,殿下就惊惧之下抛弃汉城“北狩”,以至于士气尽丧。

要不是效法安史之乱时玄宗故事,留下光海君在南边组织义兵抗倭,怕是日军早就攻下整个平安北道,连这最北的义州也待不得了。

尹斗寿劝慰道:“殿下才四十岁,春秋鼎盛,正是英华之年,无须如此悲观。陛下虽有小恙,也只是忧思过虑,并无大碍,谈何采薪之忧?臣等都能看到收复山河的那天,别说殿下千岁了。”

李昖听到这话,还是摇头苦笑。他再次悲苦的叹息一声,愁肠百结的说道:

“即便没有采薪之忧(病倒),也有缧绁之忧(被囚)啊。”

他是个软弱悲观、畏敌如虎的君主,这些年只知道醇酒美人的纵情享乐,当着富贵国主,哪里禁得起大事?

这几个月,他可谓备受煎熬,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他做梦都是梦见自己和两个儿子一样,被日军俘虏,当了阶下囚。

大臣们知道,殿下是担心会像临海君李珒、顺和君李珘两位王子一样,被日军擒获。

可是,殿下一方面日夜畏惧,一方面又坚持不肯过江去大明避难,就是为了最后一点脸面。

江对面的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都邀请殿下过江去辽东,殿下却婉言谢绝,表示留在朝鲜鼓舞士气。

金诚也劝道:“我国并未亡国,殿下在,王廷在,率领义兵抗倭的光海君阁下在,天朝也答应出兵了。殿下何来黍离之叹、缧绁之忧?天使就要上岸了,殿下该振作起来才是。”

户曹判书崔兴源赶紧说道:“殿下,天使降临,也是个好机会呀。殿下正好对天使谈及在义州的难处,如今这钱粮供奉不足,有伤殿下尊贵体统。”

“好好…”李昖擦干眼泪,正正自己的衣冠,努力摆出一副镇定从容的样子。

义州作为临时驻跸地,条件艰苦。李昖暂居的佛寺残破漏雨,供粮不足,随从大臣和嫔妃宫人、护军,甚至需分食粟米充饥。

“天使到了!礼仪迎接!”

都承旨柳成龙的声音惊起一群水鸟,扑棱棱的掠过残缺的斗拱,在布满裂痕的藻井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

此时,朱寅的船终于靠岸,李昖被人扶着,率领几十个朝鲜两班大臣,步伐艰难的迎上前去。

与此同时,仅存的乐队也稀稀落落的奏起了迎接天使的礼乐。

朱寅早就用望远镜,将身穿五章冕服的朝鲜王李昖看的一清二楚。就是李昖那因为沉湎酒色而松弛的眼袋,也一览无余。

朱寅对这个朝鲜历史上的所谓“宣祖”,不屑一顾。

作为一个拥有八百万臣民、手握实权的国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八道尽失、丢掉九成国土,将抗倭大事交给自己的儿子,自己一路逃到鸭绿江边,随时准备逃入大明…

这种人不是昏君是什么?他有万历的弱点,但没有万历运气好。

但凡此人有些胆魄和本事,也不会这么快就让朝鲜差点亡国。

“钦使下船!”随行礼官唱喝道。

随即仪仗队就先下船上岸,接着众人就簇拥着身穿蟒袍、头戴梁冠的朱寅下船。

朝鲜君臣看到朱寅,忍不住神色一怔,都是面面相觑,目光惊愕。

天使怎么这么年轻?看上去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啊?

他们情报封闭,还不知道朱寅的事情,事先也不知道大明会派朱寅出使日本。

虽然朱寅还是少年,可是朝鲜君臣却无一人敢怠慢。因为朱寅相貌清俊,气度尊贵,一看就不是个普通少年。

必然是个极有来历的!

眼见钦差仪仗和旌节打出来,李昖仅仅犹豫了一下,就赶紧对朱寅下拜行礼。

“臣李昖,见过上国天使!恭请天子圣安!”

他虽然是朝鲜国王,位同大明郡王,权知朝鲜国事,可一旦遇到大明使臣,还是要主动行礼。

因为朱寅代表的是大明,是天子。所以,他拜的也不是朱寅。

数十名两班贵族出身的大臣也一起下跪行礼,给天子请安。

“皇帝圣恭安!”朱寅手一抬,“殿下请起!诸位请起!本使乃是出使日本,督促日本退兵停战,并非出使朝鲜。本使也只是路过,暂时停留义州。”

朝鲜君臣这才站起来,一起寒暄问候,无非是天使远来辛苦。他们说的汉话似乎发音不准,和中原官话差异很大。

朝鲜君臣精通汉文,却拙于和明使汉语交流。也就是说,在明朝看来,他们精通汉语的读写,口语却很差。

很多人都会读写汉文,也知汉字精髓。可是口语发音古怪,只有极少数人能和明朝使臣用汉语熟练交流。

因为他们说的汉语,明朝使者听不懂。

同样,明朝使臣的汉语,他们也听不懂。

朱寅知道,史书记载朝鲜国王和明朝使臣交谈,因为彼此的汉语都听不太懂,只能借助翻译或者“笔谈”。

这就是史料记载的“笔谈易,口说难”。

然而奇怪的是,朝鲜贵族之间可以熟练交流汉语,却不能和明朝使臣熟练交流。

朱寅当然知道原因。

原来,朝鲜贵族传承悠久,源头仍然是高丽时期的那些世家大族,说汉语的传统很悠久了。自诩“东国虽小,慕华如父”。

讽刺的是,此时的朝鲜汉语更接近河洛雅言。

唐宋时期朝鲜贵族就使用河洛雅言为上流语言。后来被元朝统治,河洛雅言几乎中断。

大明建国后,为了消除辽、金、元的胡语影响,太祖恢复以河洛雅言为准的“中原正音”,制定《洪武正韵》,推行全国,颁布给朝鲜。

于是,朝鲜贵族又用《洪武正韵》为准。而《洪武正韵》很接近河洛雅言,等于朝鲜贵族很大程度的恢复了“河洛雅言”。

大明后来因为朱棣迁都北京,朱棣本人又习惯了胡化汉语,不再推行《洪武正韵》,近两百年下来,胡化的汉语反而成为主流。《洪武正韵》的全浊声母消失,失去了汉语千年的典雅古韵。

此时的中原“官话”,词汇中有大量的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发音不但消除了浊音,而且儿化音很重。和日本、朝鲜、安南的汉话都有很大差异了。

这就是为何唐宋时期的高丽人、日本人,能熟练和唐宋使者交谈,到了明朝反而汉语水平“退化”到难以交流的地步。

不是他们汉语退化,是中原汉语的发音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还没有适应变化。

这就造成了一幕文化奇观:两国上层明明都精通汉语,却很难口语交流。就好像两种方言之间难以交流一般。

搞笑的是,朝鲜人并不知道原因,还以为是自己口音差,学不会“真正”的中原官话,这才无法和明使顺利交谈。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种道飞仙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 神豪:财富即为真理 我在地下城无限叠Q 这个女帝大有问题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噠!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从莽荒纪开始,肝出个天道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