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敌在鹤多山!
诏书中说,秀吉犯上作乱,乃是乱臣贼子,所以他在明国使团的帮助下,带着皇室和公卿大臣逃出京都来到明国,请求大明皇帝讨伐秀吉,让天皇和朝廷重掌大权,王政复古。
还说他已经罢黜丰臣秀吉太阁之位,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诏令朝鲜日军遵守王命,奉诏降明,听从大明调遣,一起勤王。
日军统帅仔细看看这道诏书,发现似乎是真的!不但字迹没错,印玺也对。
几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荒谬之意。
身为大名,他们不仅觐见过天皇,也接受过天皇的诏书。天皇虽然不再掌管世俗大权,却是现世神灵,日本最高大祭司。
日本可是神国啊。大多数日本人,仍然视天皇为万世一系、至高无上的天子,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大武士们心里可以不把天皇当回事。但下级武士和足轻们可以么?
可是如今,一个疑似天皇的人,下了一道似乎不假的诏书,命令他们投降!
加藤清正和小早川景隆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正在此时,忽然明军阵前那个疑似天皇的男子,居然高喊道:
“神国的武士们,朕乃拥有三神器的当今天皇。羽柴秀吉是欺君罔上的叛臣,朕为了摆脱他,率领皇室和公卿,在大明使团的帮助下来到明国。你们不应该遵守他侵略朝鲜、冒犯大明的乱命!”
“这是违背神明意志的乱命,会带来灾难和厄运!朕命令你们,向大明王师投降,然后奉诏勤王…”
阵前的日军听到周仁的喊话,都是怔住了。很多下层武士和足轻都是神色茫然。
加藤清正再也忍不住的厉声道:“假的!他是假的!这是明国的阴谋,千万不要相信!”
他话刚落音,明军阵前那个女子也高喊起来:
“我是太阁正室、北政所宁宁,我为夫君秀吉的乱命感到遗憾!日本已经再次分裂,你们不能再打下去了,投降吧,投降还能活着回日本…”
日军阵中,一个青年武士忍不住瞪大眼睛,“是母亲!真是母亲啊!”
这青年武士正是宁宁的养子,其妹之子,小早川秀秋!
宁宁曾经想让养子秀秋,继承秀吉的权位家名。可是秀吉却选择了他的外甥秀次为养子当若君(储君)。
为了秀秋的安全,宁宁就把秀秋送到亲戚小早川景隆的军中,给小早川景隆当养子。
作为养子,秀秋当然对宁宁很熟悉,他立刻就判断出,那女子真的就是养母北政所!
“什么?”旁边的武士们都是瞪大眼睛,“秀秋様,她真的是北政所様吗?”
秀秋神色痛苦的点头,“是她,一定是她。”
与此同时,副大将小早川景隆也认出来,那女子的确就是宁宁。他和宁宁是亲戚,私交也很好,哪里会认错?
加藤清正当然和宁宁也很熟悉,他也认出来就是宁宁!
不仅仅是几个人认出来,很多日军大将都认出来了,比如木山绍琢、垣见一直、毛利胜信等人。
认识天皇的将领不算太多,也就是十几个人。可是认识宁宁的却很多,最少有几百人。
事情已经无法遮掩了。很多人都确定,明军阵前喊话让他们投降的人,就是天皇陛下和北政所!
联想到海路已经被切断,本土几个月没有消息传来,本就预感到不妙的日军,此时哪里还不知道,这一切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顿时,日军原本强大的战意,如同一个被吹大的鱼泡突然被一根鱼刺扎破,瞬间萎靡下来。
一股难以抑制的骚动和惊惶蔓延开来,不少战心如铁的武士,此时都感到腿肚子打颤,身上发冷,握刀的手都开始发抖。
这么大的坏消息,简直就是噩梦一般啊!
明军阵中,朱寅、戚继光等人都非常满意。日军战力之所以强悍,在于其有武士之道,战意顽强,军心旺盛,往往能弥补身高和体力的不足。
说白了,日军的强,主要就强在士气战心。并非武器犀利,更非身强力壮。
可是今天,他们最依仗的士气战心,将会遭受重创!
“好!”朱寅笑道,“让日本王和秀吉之妻回来,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继续配合,我绝不会食言。”
“倭寇虽然凶悍,可只要信念一垮,就会一蹶不振。”
戚继光抚须道:“这一招阳谋,日军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他们军心浮动之势一旦发酵,只会越演越烈。所以,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主动出击,趁着士气还在,先胜一局。”
朱寅等人也笑了。本来,这一招阳谋就不仅仅是瓦解日军士气,也是逼迫日军主动出击。
李如松道:“日本王和秀吉之妻,抵得上几万大军啊。”
麻贵一咧嘴,“何止几万大军?到时日军后路军见到,同样会大受影响,起码要抵十万大军!”
新入幕府当录事文书的孙承宗和高攀龙,此时也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两军阵前,还能看到这场好戏!
稚虎先生这招攻心之计,实在是狠辣至极。
孙承宗对日军和明军大阵的观察十分仔细,显然对军事很感兴趣,甚至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阵。
明军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士气更加旺盛了。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的气势顿时被压制。
“这是谣言!”加藤清正厉声喝道,“胆敢传播谣言者,就是无耻的懦夫!”
虽然声色俱厉,可是他自己也眼皮子直跳。
小早川景隆咬牙道:“总大将,当务之急是,趁着士气还没有完全泄露,立刻发动攻击,只要胜了一场,就能挽回军心。甚至有可能…抢回那两个人!”
加藤清正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眼下出了这种大事,只能立刻出击,否则越拖延越对军心不利。
加藤清正手中的采配猛然挥下,原本军心浮动的日军顿时精神一肃,整体阵型开始前压。
足轻推动竹束盾车在前,铁炮足轻紧随其后。全军在太鼓声中缓慢推进,如赤黑潮水向明军涌去。
“咚咚—咚咚—”
戚继光紧盯日军距离。三百步、二百步…随即红旗猛然挥落!
“预备——点火!”
“轰轰轰——”明军大小火炮齐射。
大将军炮实心弹呼啸飞出,砸入日军前阵,盾车碎裂,肢体横飞。佛郎机炮霰弹如雨泼洒,前排日军成片倒下。硝烟弥漫之中,上百的日军被打死。
可是火炮的装填速度太慢,轰击过后并不能持续,需要等一会儿才能再次发射。
日军鼓点急催,指挥官太刀挥落。
“砰砰砰—”日军火枪队的三段击也同时发动,密集的铅丹犹如金属暴雨,席卷而来。
日军的铁炮,和欧洲此时最先进的火绳枪一样,射程比明军的火铳更远,威力更大,准头更高,一百步就能射击杀伤敌人。
而且日军中还有一种大铁炮,也就是重型火绳枪,能打的更远。所以在这个距离,明军的火铳无法压制日军的火绳枪。
日军整整一万五千铁炮足轻,除了防守加藤清正本阵的三千火枪手,剩下的一万两千多火枪手排成三部,每部四千人。
第一部足轻齐射,铅弹射向明军炮阵与盾牌。随即蹲下装填,第二部继续射击,第三部续上…爆响连绵,持续不断,弹丸撞击盾车木屑纷飞,打的很有节奏。
日军的铅弹实在太密集了,撕破空气的尖啸声响成一片,硝烟瞬间就弥漫如浓雾,遮掩了两军的视线,呛鼻的硝烟味让明军的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
“啊—”很多明军将士没有防护的脸上中弹,非死即伤。明军阵中不断有人倒下,后排沉默补位,战鼓节奏不变。
朱寅看着这一幕,忽然想到了电影中的西洋排队枪毙,日军的战术其实已经有些像了。
“嗖嗖嗖——”明军占据优势的弓箭手也开始放箭,密集的箭雨倾泻而下,洗礼着日军大阵。即便日军装备了大量盾牌,也有不少人被射死射伤。
两军一接战,就进入白热化。就这么越来越近的怼脸开大,双方承受着铅弹、炮弹、羽箭的洗礼,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日军不能退,明军当然也不能退。这次的试探战,必须硬生生的做过一场。
从高空俯瞰,只见两个巨大的军阵,犹如大地上刻画的几何图案,越靠越近。双方士卒每时每刻都在承受伤亡,留下一具具尸体以及惨嚎不已的伤员。
日军对伤员看都不看,甚至直接踏着伤员往前。而明军伤员则是立刻被撤下,送到大阵后面的野战军医营救治。
在那里,七岁的宁医仙率领一大群充任军医的学生,正忙的不可开交。
“呜呜呜—咚咚咚——”
“变阵——”日军本阵的命令传来,已经射击过好几轮的火枪队顿时原地不动,后面的长枪足轻则是发出一声呐喊,大跨步的上前,密集的丈五长矛,从大盾之间伸出,令人头皮发麻。
后面,则是手持太刀督战的武士战队,一个个歇斯底里的挥舞太刀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