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月冬的另一面风采
姚云山仍在看议书,心里却是嘆了口气。
有人不赞同他的奏议很正常,宣和朝时期,他没少在这种小范围的朝议上与人辩驳,
但当时与他辩论的人是什么身份,现在要与他辩论的又是什么身份。
王清不过一方士,月冬更只是任平生的家奴。
即便二人现在身居卿位,亦没有资格与他辩论。
他更不屑与王清、月冬辩论。
况且,月冬之言,显然是任平生的意思,任平生行事霸道,他决定的事,旁人辩了也没用。
任平生留意眾人反应,著重看了眼稳坐钓鱼台的姚云山,怀疑姚云山是在消极对抗。
以他的脾气,姚云山既然不愿意开口,那就別开口了,但国之大事,容不得自己性子胡来。
他想知道姚云山提出那些建议的原因,哪怕只是明面上的原因,姚云山总得说出几分道理。而那些道理,没准能让他得到启发。
“都赞同月冬、王清的建议?”
等了几秒,任平生点姚云山的名。
“右相也同意?”
姚云山视线离开议书,微抬头,没有直视南韵、任平生,说:“少府、巧工令之言虽然在理,但若依少府、巧工令之言,朝廷需在西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朝廷如今的情况,诸位都清楚。
朝廷支撑征西之战都有些勉强,何来余力战后继续在西域投入?老臣以为攻灭西域之后,首要在稳,先將西域稳定下来,再作他论。而若想西域儘快稳定,就得依赖原先的西域国王、贵族。”
等姚云山说完,月冬见王清、仲淮等人不说话,站起来说:“右相之法虽是儘快稳定西域,减少朝廷前期投入之法,但臣以为朝廷攻灭西域,不仅为稳,更为利。
就拿百越、匈奴之地来说,百越之地,朝廷不依赖当地贵族治理,在消灭贵族,將贵族的田地分发於黔首、奴隶后,百越之民皆心属大离,主动配合朝廷发布的政令。然后在短短两年时间,便为朝廷提供了不少的粮食、赋税。
反观匈奴之地,因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致使匈奴贵族暂时难以大范围根除,朝廷在一些地方不得不与匈奴贵族合作,从而导致匈奴之地无法更新现象,匈奴之黔首、奴隶与朝廷始终有隔。
朝廷为稳定匈奴之地,不得不投入大量的钱財、粮草。”
月冬接著说:“当然,匈奴之地归於朝廷不久,暂时拿来与百越之地比较,有些不妥,但较之百越归入大离的初期情况,不难看出两地治理之法的优劣。
臣以为如若西域也效仿治理匈奴之法,甚至比治理匈奴之法更甚,得来的安稳不过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