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九部议事(一)
新帝登基,各州的州牧、刺史、镇抚司都要回京述职。
为了不影响地方上的正常运转,曹轩还特意下旨命其不准一起返京,必须分开进京。
而在此之前,曹轩则带著首相荀彧、御史大夫崔琰、尚书令庞统分別接见了九部尚书。
首先被传召的是吏部尚书荀攸。
“荀卿,各州述职官员的履歷清册,吏部是否已备妥?”曹轩的目光落在阶下那码得整整齐齐的蓝皮卷宗上问道。
荀攸躬身捧起最上面的卷宗回到:“回陛下,臣已將十州牧、刺史及镇抚使的履歷重核。
凡任职五年以上者,附三年考绩摘要;新迁者则详录其歷任郡县的政绩,警如荆州牧越去年在襄阳修的那座义仓,仓容多少、惠及几县,皆有明细。”
大汉十四州,曹家如今只占了九州,再加上去年新分出来的司隶府,共十州。
“荀卿做事,朕还是比较放心的,这其中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人么?”曹轩满意的点了点头询问道。
“有三人,臣想陛下会感兴趣的。”
“哦,荀卿莫要卖关子,速速说来。”
“其一便是徐州牧杜袭,此人早年在关中劝降流民的旧事,想必陛下也早有耳闻。
他如今调任徐州已三年,述职的奏章却写得格外简略,只说“岁稳年丰,民皆安业”,连寻常的水旱灾异都未曾提及。”
“杜子绪向来务实,怎会如此轻描淡写?”荀或捻著鬍鬚沉吟道。
“荀相所言甚是,下官也觉著此事蹊蹺,已经派人去徐州调查了。”荀攸拱手回道。
曹轩摸著下巴缓缓说道:“此次吏部派人前往徐州,御史台也派人同去。”
“诺,陛下。”崔琰立刻站出来回道,
曹轩乾咳一声继续说道:“荀卿,说说这第二个人吧。”
“第二人便是青州刺史阮璃了,阮璃和王璨、陈琳一般,都是大才子,但自从去年调任青州刺史以来,却多次被人弹劾,说其不语政务,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更离谱的是,临淄县令为了催缴秋粮,把拖欠赋税的乡绅抓了起来,阮璃竟带著酒壶闯进县衙,当场写了篇《悯士赋》,说县令苛政如虎,逼著他放了人。”
霍琰听得脸色铁青,冷哼一声道:“空谈误国。
青州本是鱼盐之地,赋税向来充裕,如今被他这么折腾,怕是要出乱子。
御史台也查到,他常与北海国的一群隱士聚在海边亭台,饮酒赋诗到深夜,席间还口出狂言,
说什么『为官不如为文,金印不如笔砚”,这等言论,简直是藐视朝廷法度!”
对於阮璃其人,曹轩不太了解,但却知道其子阮籍、侄阮咸皆是“竹林七贤”核心成员,尤以阮籍的《咏怀诗》名震后世。
曹轩皱著眉头对身旁的庞统问道:“校事府那边对此人的观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