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发威
在高安眼中,自家王爷固然是敏锐的。
这位郡主仅仅提了个让他去朝上挑明何张两家的凶案,他就已经不动声色想到了这一层。
但月棠不过须臾之间就看透了晏北的想法,还顺道把各种利害分析的透透彻彻予自己听——更难得的是,这一切最初的谋划,全都是出自于她!
他忍住万千思绪,把腰弯下去:“多谢郡主解惑!在下立刻就去办事!”
晏北望着高安眉开眼笑离去,不太高兴:“我怎么觉得他对你比对我还恭敬?”
“少疑神疑鬼了。咱们接着说正事。”月棠挪开桌上空着的茶杯茶壶,“我跟你打听件事。
“沈、穆、褚这三家,我知道沈家和禇家原先有世仇,不来往。
“穆家与沈家互为政敌,这我也知道。
“但为何穆家与禇家也生了嫌隙?”
……
难得两个人如今有这么多话题,放在三年前可是从未有过之事。
晏北也就没让人去接阿篱了,反正来日方长。
他让人重新布了正席,秋叶之下,微风之中,把所知道的说了出来。
月棠又跟他说了一些端王府的旧人旧事。
这一顿饭便吃了有将近一个时辰之久。
此时正好高安也回来了,带回了杜家那边的结果。
起先沈黎一口咬定杜家有谋害之心,非要去告官,高安去了之后,和了一把稀泥,主张让杜家低头认错。
沈家当然不干。
高安便抬出了靖阳王的名号,说沈家只是捉到了几个人,并没有他们行刺的证据,问沈黎是不是要王爷亲自出面来说情?
沈黎不可能选择硬杠,最后便说了句给王爷面子,沉着脸走了。
月棠道:“沈家也知道杜家不敢刺杀,但心里总归存着疑。多半还会怀疑是王府让杜家盯的。
“所以明日,这剂药你还得下得猛一点才成。”
“知道了。”
晏北喝完了杯里最后一口酒。
出来的时候,被兰琴带着在附近玩耍的阿篱已经望眼欲穿。
月棠弯腰抱起他来,让他指着平日喜欢游玩的去处,跟着走了一圈。又去看了他养的“嘻嘻哈哈”,最后陪着玩了会儿沙子,又去湖边捞了鱼虾,作为鸭子们的晚餐。
晏北起初远远的站着,后来阿篱喊他拿小铲子,一会儿又喊他拎小水桶,后来就一路跟在他们娘俩后头,专门干些挽袖子、投喂打窝的差事。
不知不觉天边转红,晚霞已上来。阿篱大约也知道阿娘该走了,小手紧紧拽着月棠袖子一直不肯放人。
月棠便又带着他荡了会儿秋千。
她心下虽然也难舍,但此时更明白如何往下走才是长久之计。
好在孩子兴奋了一天也累了,才荡了几下,就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了。
月棠将睡着了的他抱回床上,掖好被子,又看了他一会儿,直到那小肚子一起一伏的,呼吸已然均匀了,然后才与兰琴回到了徐家。
晏北送她们到角门下。
按他的话说是要尽到东主之仪。
只不过马车都跑远了,他才把目光从暮色中收回来。
月棠回到徐家时,月色已渐沉。
这一进门,便觉得氛围比起之前更为舒适。就连门外探头探脑的符氏的人也不见了。
等魏章过来之后一问,才知道晏北来了这趟之后,徐鹤不但被镇压的服服贴贴,而且脑子也清醒了许多,从中书省一回来,就立刻交代里里外外,不得再有任何人任何事来干扰月棠这边。
“就连厨房那边都主动问咱们送菜的事儿呢。”
兰琴正好进来,听到这里,便笑着接上。
来徐家后,所有吃喝都是月棠他们自己的销,院子里自己辟出来的一间厨房。反正人少,地方也不需多大。
知道徐鹤这是在晏北跟前看到了希望,点上了一炉香来的月棠便道:“收下吧,那就。鱼儿看到了诱饵,才会紧紧的盯着钩子。也得让他有点盼头,他才不会三心二意。”
“明白了。”
兰琴笑着出去。
魏章走上前来,先问了问阿篱的情况,得知一切安好,便又看向月棠:“看主子的神情,此番去王府,事情应该是办成了。”
“办成了。”月棠把带回来的盟书给他看,“徐鹤这边,晏北会派出一个侍卫过来贴身盯着他。这样更好,徐鹤更加不敢造次。
“而你也可以脱身出来,待明日晏北在朝上掀起风波之后,你就死死地盯住杜明焕。”
魏章点头。“禇家和穆家之间,不知有何龃龉?”
“却没有什么大事。”月棠皱了皱眉头,“晏北说,不过是在皇上登基之初,两家在某件事上政见不同。”
魏章皱眉:“可是这两家都是大族,按说不该只有这点胸襟。”
“不知何解。”月棠坐下来,“目前面上就是如此。”
魏章点点头。在有新的头绪之前,急于猜测反而容易走入歧途。
“对了,”月棠接过兰琴端进来的汤药,一口气喝了一半,“吃了饭,你去打听一下端王府。
“哥哥的忌日既然快到了,去看看王府那边有什么准备?”
继端王与永嘉郡主相“继”死去,早年门庭若市的端王府如今只剩下月溶的妻子禇氏独守门庭。
端王虽说死前遭受先帝斥责,却并未被降职获罪,新帝登基之后,再拿端王提议大皇子去迎接自己这个弟弟来横加指责,也实在站不住脚。
且因为王府还有禇氏这个世子妃在,王府和爵位自然不能被废除,宗室女眷也没有打发回娘家去的道理。
月溶死后满三年,禇妃上书请旨,从已然没落的宗室旁支中抚养了一个孩子,作为端王府的血脉传承。
如今那孩子已按规制请封为世子,按原本的轨迹来讲,他年满十岁之后便可请封为王。
如今褚嫣已升为了端王太妃。
——二十二岁的太妃。
月棠回京之后,还从来没有与端王府任何人联络过。只因王府当差的下人,大半都认识她。
一旦她靠近王府,认出她来的人不可能不走漏出一点风声,那便是弊多于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