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阿篱不会再有黑屋子
自从晏北那年手持先帝遗旨赶在沈太后要推四皇子上位之关键时刻及时出现,此后这三年他几乎不曾露过锋芒。
可今日朝上冷不丁这么一发威,群臣便皆揣上了心思。
就在满殿人都在观望晏北的时候,晏北目光也没放过众人。
下朝后,原本就位于最末尾的窦允离开得最快,随后是杜明焕,沈奕紧随其后,穆昶与禇瑛皆不紧不慢垫在最尾,各人皆有态度,但几只老狐狸却皆未曾表露出来丝毫。
他便也自椅上起身。
出宫上轿后即传来侍卫,交代了几句话将他打发,而后快速回府。
进门后又交代高安:“杜明焕若来了,直接带进来便是。”
果然回房才除了官服,高安就来了:“人已经来了。”
晏北脸色一寒:“带进来!”
晏北在朝上放了那么个炸雷,杜明焕几乎记不清自己是怎么从朝上下来的了。
直到上了大街,马已经走不动,他回过神来,才发现手脚还是冷的。
昨日沈黎找上门来的时候,杜明焕情急之下打发人去王府求救,原本是没揣多少指望的,可最后晏北竟然还是出手了,并且打发过来的还是高安,这实在是天大的面子了!
因此昨夜里杜明焕对靖阳王府的希望高高地燃了起来,对晏北的心思自认也摸得几分了。
想着别看他靖阳王平日冷着个脸,拽得二五八万,到底内里还是虚的,还是舍不得放着杜家不管。
因为他晏北势力都在漠北,从来没在京城经营过人脉啊,他掌着那么大的权力,怎么可能不需要拥趸?
一整夜杜明焕都很欣慰,不但不觉得让沈家抓了把柄是件坏事,反而引出了晏北的态度,这是件好事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仅隔了一夜,晏北就在朝上给他扇了这么大的一巴掌!
何家的案子竟然被晏北捅到了朝上,而且他还让人去挖何家两家背后的隐情!
这可是他的表弟!
两家的关系在朝堂上来说已经是极亲极亲的了,他晏北明明已经察觉了不对,上次还特地派人去查他的书房,可他竟然如此不顾情面,二话不说就当众把这事怼了上去!
何家的事儿跟他有什么相干?
他竟然这般不依不饶!
如此六亲不认!
亏自己这几年处处小心讨好,合着他是个白眼狼啊!
他难道以为凭他晏北一个人就可以称霸朝堂吗?
他真的不需要执掌皇城司的杜家来替他鞍前马后吗?
就因为自己上回向他隐瞒了真相,他晏北就不顾后果的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还逼着三法司的人彻查!真把他杜家搞没了,对他晏北有什么好处?!
杜明焕满身都是火,拎着马缰在街头转了两个圈,可最后到底还是朝着王府的方向来了。
不管怎么说,皇帝旨意已经下达,想要力挽狂澜,也唯有他晏北才能够做到。
他一定是故意拿这个案子来要挟杜家,一定是!
跟着高安进了养荣斋,二话不说先跪地一哭:“王爷饶命!”
晏北嗤地一笑:“谁要你的命?”
“下官知罪,何家那案子的确有些蹊跷,只是下官还没有查明——”
“你曾口口声声说杜家跟这案子没关系,一口咬定两案皆有原因。这会儿怎么又成了的确有蹊跷?杜明焕,你在耍本王!”
“下官万死不敢!”杜明焕膝行上前,“何建忠与张少德都是下官的属下,他们两家出了血案,一旦查出来背后有因,那是下官失职。
“王爷也知道杜家下来几代都不成才,到我手上能够执掌皇城司也是天大的运气,这要是皇上问罪,表哥我吃罪不起!
“恳求王爷收回成命,把这案子转交给下官办理!”
“你吃罪不起?!”晏北走到他面前,“怕死?”
杜明焕愣愣地点头。
晏北手掌压在他头顶上:“那你告诉我,三年前何建忠和张少德,曾为你干过什么?”
杜明焕浑身颤抖。
晏北蹲下来,眼眶却已瞪得发红:“你记得吗?上次我告诉过你,我算过了,你杜家上下一共四十三口。你现在告诉我还来得及,你干过什么缺德事?何建忠死了,张少德也死了,你说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你?菜市口的铡刀,架几口?”
杜明焕瘫坐在地上,双唇颤抖,却是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了。
晏北把手收回:“滚!”
“王爷!王爷!……”
杜明焕还要跪爬上前。高安带着人走上来:“侯爷自重。我们小世子正在里间安睡,凡是冒犯到小世子的人,王爷可是一个都不会客气的。”
侍卫们分左右拉住了杜明焕的胳膊,不由分说将他拖了出去。
是真的拖出去。
人被丢出门外,大街上还有路过的行人。
街角马车里的沈黎放下帘子,眯眼与车里的下人道:“如此看来,广安寺的人应该跟靖阳王府没有什么关系。你可以去查杜家和何家张家之间的猫腻了。”
马车驶出大街,门内的高安收回目光,然后抱起正在努力跨门槛的阿篱,回到了养荣斋。
晏北还立在帘栊下,一身冷肃。
“父哇。”阿篱朝他张开双手,“我做噩梦了。”
晏北抱起他,右手揩去他眼角一滴泪痕。“梦见什么了?”
“梦见黑屋子把我关起来了。”
晏北喉头滚动,隔着衣裳抚摸肋下那道长疤,贴着他小脸说道:“那下次就大声喊父王,喊阿娘。
“从前有父王不用害怕,如今又多了阿娘在,就更不用怕了。
“这辈子,父王和阿娘都绝对绝对不会再让阿篱遇见黑屋子。
“所有那些关过阿篱黑屋子的人,父王和阿娘也都会亲手把他们一个个地关进去,让他们永远都出不来!”
“嗯,”阿篱重重点头,“等阿篱长大了,也保护父哇和阿娘哦。”
晏北抱着他走出门。
“好。那最好再加上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