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乘隙而入反攻建奴(下)
皇太极着实没想到大明小皇帝会利用河道来转运人马和战车,而且跨越一百多里将近两百里直接扑向辽阳城和太子河一线。
皆因以前就没有人这么干过。
若是说利用河道转运人马,那还是有先例的。
这么干的人多了去了。
不过,光是人马他并不怕。
他征服鞑靼诸部之后可没闲着,缴获的战马他也没有浪费,这会儿他们的骑兵已然不止五万了,鞑靼诸部他都征召了三万骑兵了。
也就是说,他们光是骑兵就多达八九万了,而驻扎在辽东镇的明军骑兵加起来也就四五万而已,若是没有战车,哪怕辽东镇人马全部从河道转运过来他都不怕。
他是真没想过大明小皇帝会利用河道来转运战车。
战车那么大个家伙,四百料的战船撑死也就能装下两辆而已,若是想转运足够威胁八九万骑兵的战车,那得多少舰船来回转运啊?
他就没有见识过成百上千舰船组成的船队,更不知道轮船的速度有多快,他见识到的船队那还是以四百料战船为主的辽东水师小船队,而且都是划桨的小战船。
辽东水师那小船队就连四百料的战船都不多,哪怕全用来拉战车,那一趟也就能拉四五十辆,且一天最多划四五十里,从海城卫一线划到辽阳城和太子河一线那最少得四五天。
若是明军从小海河搭建浮桥过河的话,骑兵是一个多时辰便能突进到辽阳城,战车最多也就是一天多时间便能拉到辽阳城。
这一天多时间他还有可能反应不过来,四五天时间,那他的援军早赶到辽阳城了,是故,他压根就没想过明军会用舰船拉战车来突袭辽阳城和太子河一线。
这会儿他的注意还就集中在小海河一线,小海河北岸他都不知道安排了多少明暗哨探,一旦明军搭建浮桥准备过河,他肯定很快就能收到消息。
岂不知,这会儿辽东明军看上去是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也只是小海河一线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已。
这会儿辽海城和辽河城之间那一段大辽河主干的东岸动静可是大了去了。
孙传庭那是在冰雪还没彻底融化之前就调来了五万京营车兵和两千五百辆战车,选了个远离村落的位置扎下了大营。
这京营车兵的大营貌似占据了河岸边十余里长两三里宽的区域,那外围的战车堵得就跟城墙一样,里面也是营帐密布,远远看上去根本就看不清里面什么状况。
他选的这段辽河主干宽度那足有两百余丈,河西岸那边若是不用望远镜看那也看不清这边到底什么状况。
若是皇太极知道里面什么情况,估计该猜到点苗头了,皆因那五万车兵正在河道最宽处修建码头呢,那密密麻麻的码头一次最少可以停靠上百艘八百料的舰船。
紧接着,孙传庭又悄然无息的开始征召新兵了。
他需要征召的人马足有五万,又如何做到悄然无息呢?
这个其实很简单,皆因他在每个村落也就征召十几个乃至几个青壮,且还不集结在一起操练,而是分散拉去各处城池报到,交由老兵出任的各级将校带着边驻防边教授。
也就是说,他这次征召新兵压根就没有新兵操练这个环节,五万新兵那都是直接拉去驻防的城池堡垒,编入守军,由守军将校现场操练。
这样一来,哪怕是建奴安插在各处城池里的奸细那也不知道他在大肆征召人马,更不知道他在集结老兵。
皆因每次那就是来几个去几个又或者来几个去几十个,各处城池守军数量并没有什么变化,谁能想到他在大肆征召人马,集结老兵?
他这边老兵刚开始集结,京师那边五百艘小型致远商船也造好了。
朱觉那也是悄摸摸的往辽东送战车,拉人马。
他甚至让京营车兵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装船,战车推上船之后那里面就往上方和四周堆积一袋袋的粮食,把战车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如同一堆堆的粮食一般。
且他还没让五百艘小型致远商船一起出发,而是一百艘一百艘的出发,每隔半天左右才发一拨。
这样一来,五百艘小型致远商船看上去就如同往辽东拉粮食的船队一般,且船队好像也就百来艘船,规模并不大。
他这边悄悄摸摸,孙传庭那边也在配合。
第一批五千辆战车拉过去之后那都被孙传庭安排在了辽河东岸那圈起来的营地里面,外人那是根本就看不见。
后面十万京营车兵和五千辆战车拉过去之后他则将战车和车兵分成了两拨,分别驻扎在辽海城和辽河城,且他还让京营将士用粮食将战车全罩住了,那看上去也就如同一个个粮堆一般。
这新建的辽海城和辽河城那都是驻扎上十万人马都没问题,五万车兵和两千五百辆战车分批塞进去那是一点都不显眼。
且这会儿辽东镇驻守的人马本就有二十多万将近三十万了,辽海城和辽河城这两座新建的大城池各驻扎五万人马貌似也没什么不对劲的。
皇太极那边得到的消息就是孙传庭在不断调动各处守军,辽海城和辽河城的守军都达到五万左右了,且孙传庭还在辽东东岸某处集结了五六万车兵和几千辆战车,围住了一片十余里长两三里宽的河岸,也不知在搞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