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皇太极看来就没什么,皆因他以前得到的情报就是大明小皇帝给辽东镇调来了七八万车兵,数千辆战车,且这些车兵和战车还曾在小海河南岸排开来阻击过他们。
他是早就见过这些车兵和战车了。
铁甲战车的确是骑兵的克星,人家摆那里干什么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人家只要不推过小海河,往辽阳城推进就行。
结果,那五六万车兵和数千辆战车就一直驻扎在那里没有动弹。
辽东镇军民都开始春耕了还没动弹。
孙传庭貌似也没管那边,他每天就是到处巡视,看春耕情况如何,海城卫一带、盖州卫一带、辽河到三台子河之间、乃至三台子河到大凌河之间那都有他巡视的身影。
他就这么一直巡视,一直巡视,直到春耕都快结束了,还在巡视呢。
皇太极收到内奸提供的这些情报,能想到明军会大举反攻吗?
这还就是朱觉留下内奸的作用,他们想让内奸看到的,内奸就能看到,他们不想让内奸看到的,内奸就看不到。
内奸传递给皇太极的情报就是他们想传递给皇太极的虚假情报!
皇太极就以为孙传庭一直在关注屯田种粮,至于辽河城和辽海城各驻扎五万人马,那应该是防他趁春耕的时候反攻。
辽河城可以支援小海河一线,辽海城可以支援盖州卫到金州卫一线,乃至金州卫到镇江堡一线,他若是这个时候反攻,那肯定是一点机会没有。
更重要的,辽东总共就二十多万人马,辽河城五万、辽海城五万、辽西四五万、辽南四五万、辽河东岸再五六万,那就差不多了。
辽东军貌似全部在驻防,除了辽河东岸那五六万且辽河东岸那五六万车兵和数千辆战车不知道在那里干什么。
不过,那五六万车兵和数千辆战船一直驻扎在那里没有动弹,压根就没有一点往北推进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放心了,那五六万车兵和数千辆战车只要不动,哪怕辽东镇剩下的人马全扑过来他都不怕!
他哪里能想到,孙传庭到处晃荡就是在吸引他的注意力,孙应元和周遇吉则在辽河东岸操练十万辽东军和东江军车兵,且京营十万车兵也已经分批运送过来了。
也就是说,这会儿辽东镇的车兵已然不是七八万了,而是二十七八万。
这就是情报的重要性。
历史上有了内奸传递消息,皇太极那是对明军的情况了若指掌,且内奸在大战的时候还屡屡给他帮忙,是故,他跟明军作战那几乎都是轻轻松松获胜,说躺赢都不为过。
如若不然,总人口还不到五十万的建奴怎么可能干翻人口亿万的大明。
他那点人马之所以能屡屡战胜明军,靠的还就是内奸帮忙。
这会儿内奸传递给他的消息就是假的,他能不上当?
孙传庭为了麻痹皇太极,摆辽河东岸的那五万车兵和两千五百辆战车还一直没有动弹,直到他们出兵了都还没动弹。
六月初的某一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蒙蒙亮,辽海城港口码头便已是战车云集,车兵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战车四周。
一阵令旗挥舞,那一辆辆战车便被飞速推上船,那一艘艘小型致远商船也在轮流靠岸,不断装载战车和京营将士。
辰时还未到,五百辆致远商船便满载两千五百辆战车和五万京营车兵出发了。
这一路辽河主干过了小海河一线之后还都在边墙之外,建奴还是以攻击为主,且不擅修葺城墙,更重要的,建奴步卒本就不多,海城卫和辽阳之间的这段边墙那是早已破败不堪,根本就没有人驻守。
他们的船队一直绕过边墙进入太子河流域,那才被建奴发现。
这个时候,已然迟了。
那前排战车飞速靠近太子河南岸,上面的将士用带有标记的木杆在水中一阵探测,很快就找到合适的深度,将一个个早已准备好的支架放入水中,紧接着,他们再将早已准备好的厚木板往支架上一搭,临时码头就搭建好了。
他们将战车飞速推上岸的时候辽阳城那边甚至都还没收到消息呢,更别说沈阳城了。
很快,辽阳城以西的太子河南岸就被他们给占领了,那一个个百余辆战车的小方阵是一直从太子河和辽河的交汇口排到距离辽阳城西五六里的位置,建奴骑兵那是休想从这边搭建浮桥过河了。
朱觉这招乘隙而入貌似成功了,至少,五万车兵将两千五百辆战车推上岸的时候辽阳城守军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呢。
这时候他们也不怕辽阳城守军做出反应了,皆因现在的京营车兵火枪半数都装备了火枪,且战车上也都装备了小型火炮,哪怕辽阳城守军倾巢而出,跑过来也只能挨揍。
至于沈阳城那边,什么时候能收到消息那还不一定呢,皇太极收到消息之后哪怕立马集结人马往这边赶,那也不是几个时辰之内能赶过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