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邓阳:我去打王嘉胤?
这堂课一直讲到深夜,眾人久久不愿散去。
一群人围著江瀚问东问西,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唯独只有邓阳一人,他只觉得如芒在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泛白,江瀚讲得也是口乾舌燥,终於大手一挥,示意眾人各自散去。
邓阳这才如蒙大赦,几乎是连滚爬带地第一个衝出了大帐。
带上了还在外面不明所以的亲兵,一溜烟地跑回了窟龙关。
“他娘的!打死老子也不来石楼山这贼窝了!”
邓阳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发著誓,
“再多来几次,老子可就真成反贼了!到时候黄泥巴掉裤襠,不是屎也是屎。”
他回到自己房间,卸掉甲胃,一头栽倒在床上。
他现在只想赶紧睡上一觉,把昨晚听到的东西统统忘掉。
可事与愿违,邓阳的屁股还没把床板悟热呢,外面就传来了亲兵急促的拍门声:
“將军!將军!大事不好了!”
邓阳本就心烦意乱,此刻又被吵醒,顿时一股邪火直衝脑门。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他猛地坐起身,朝著门外怒吼道:
“吵什么吵?!奔丧呢?!不知道老子在补觉吗?”
门外的亲兵喘著粗气,急切道:
“按察使司衙门派人来了,说是要巡视军务!”
按察使司?!巡视军务?!
听到这几个字,邓阳如遭雷击,瞬间没了睡意。
他猛地跳下床,连鞋袜都顾不上穿,光脚衝到门边,一把拉开了房门。
“谁来了?!巡视什么军务?!”
邓阳瞪著布满血丝的眼睛,厉声问道。
那亲兵急得直脚:
“是兵备道衙门里来的人,说是奉了许道台的钧令,前来检阅咱们窟龙关的兵马!”
“人已经到大堂了,將军您快去吧!”
邓阳听罢,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冲回屋內,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鞋袜,也顾不上梳洗,急匆匆地就往大堂赶去。
一路上,他心跳如擂鼓,脑子里乱成一团,这穷乡僻壤的,怎么会有人跑来巡视军务?
难不成是他谎报军功的事情露馅了?
怀著志忑不安的心情,邓阳赶到了军堡的大堂里。
只见堂內坐著一个身穿青色官袍、面容精瘦的中年人,正慢条斯理地喝著茶。
邓阳连忙上前,抱拳跪地行礼:
“末將窟龙关守备邓阳,参见上官。”
“不知上官尊姓大名?驾临鄙处,有何吩咐?”
那人见邓阳进来,放下茶杯,对著邓阳点了点头,脸上带著一抹微笑:
“邓將军不必多礼。”
“在下侯彬,现任本省兵备道参议。”
“此行是是奉了许道台指派,前来窟龙关巡视一二。
邓阳一听顿时明白了,这他娘的是省里来人了啊。
明代地方设有三司,分別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三司分管民政財务,司法监察以及军务守备,长官又称藩台、泉台、指挥使。
其中都指挥使司由於各种原因,在明末逐渐的职能已经大大削弱,几乎成了摆设。
其权利逐渐转移到了,提刑按察使司下面的兵备道。
道台,便是这一级机构负责人的称谓。
而这个侯彬口中的“许道台”,正是现任山西兵备道的道台,许鼎臣。
许鼎臣,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禎初年任山西巡抚,在任仅十个月便被弹劾去职。
现任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分管兵备道邓阳有些不明所以,这省里来的大人物,怎么跑到他这窟龙关这穷乡僻壤里来了?
他这窟龙关要兵没兵,要没餉,有个屁的军务好巡视。
邓阳心中一漂,连忙陪著笑脸:
“侯参议一路辛苦!”
“末將这窟龙关兵微將寡,数年来就是个无人问津的关隘罢了,怎么许道台突然派您来了?”
侯彬闻言,轻嘆一声:
“邓將军,实不相瞒,这次我来,不单是为了巡查,还带来了许道台的调令。”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封公文,递给了邓阳。
“调令?!”
邓阳听了这两个字,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连忙接过公文,装模作样地上下打量了两眼,隨即又汕汕地將公文还了回去:
“额,侯参议,麻烦您给念念,咱不识字。”
侯彬微微一证,但也没多说什么,隨即接过公文念了起来:
“河曲已为朝廷大军所破,王嘉胤率部溃奔,恐其残部將流窜汾州左近.....
“现令窟龙关守备邓阳,著即简选魔下驍锐八百,五日之內奔赴静乐,隨后移镇寧武关,原防事务,交割副將暂摄。”
邓阳听罢,整个人都愣住了:
“王嘉胤败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侯彬淡然道:
“就在不久前,朝廷调集山陕两地两万大军,围剿河曲。”
“王嘉胤不敌,率眾突围,如今正往汾州府赶。”
邓阳急了,额头冷汗直冒:
“怎么.:.怎么会突然想起要调我去寧武关?”
“寧武关那么重要的关隘,不是一直有重兵把守的吗?”
侯彬耐著性子解释道:
“邓將军有所不知,这次为了围剿王嘉胤,朝廷几乎將附近的可战之兵都抽调了过去。”
“现在寧武关,兵力可谓是十分空虚,而王嘉胤也是看准了这点,所以才想从寧武关突入汾州府。”
侯彬顿了顿,目光扫过邓阳,
“许道台正巧在汾州整饰军务,听说邓將军连战连捷,斩贼首数百,魔下儘是精锐,所以才点了你的將。”
邓阳一听,顿时瘫坐到在了椅子上,双腿发软。
完了!
前面剿匪报功,报得太狠,牛皮吹得太大了,他送过去那么多首级,一心只想著升官。
结果现在倒好,省里的大老爷们,竟然真的把他邓阳当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將星!
可自家事自家知。
邓阳交上去的那些首级,不全都是从江瀚那边拿来的吗?
他手底下那帮兵,是什么货色,他比谁都清楚。
现在,朝廷竟然要调他去寧武关,去阻击王嘉胤?!
王嘉胤是谁?!
那可是纵横山陕两地的巨寇啊!
邓阳可都听说了,这王嘉胤本是定边营的边兵出身,实力本就不弱。
手底下那帮核心骨干,更是一水儿的边军,战斗力极其强悍!
接连几次打退了前来围剿的总兵王国,尤世禄,副总兵曹文詔。
当年王嘉胤在延绥镇当兵时,这傢伙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常常带著手下弟兄渡过黄河,跑到山西这边打草谷。
每次抢完了回去,还会给附近边堡的將佐们上供,上供完了就自己回堡子里呆著,从不找事。
附近的將佐边兵们,得了王嘉胤的孝敬自然也懒得管他。
反正带出去的兵也会来,而且还能吃饱,这可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啊!
一来二去,甚至都形成了一条將官默许、各自分赃的地下產业链。
后来要不是那个狗日的孤山副將李釗贪得无厌,把他逼急了,他也不会扯旗造反!
造反之后的王嘉胤,凭藉自己的人脉和手中的粮食,不断在边墙附近吸纳边兵。
他在山陕两地来回流窜,屡败官军。
后来甚至打破了府谷县城,连破木瓜园、清水、黄甫川等重要堡垒。
逼得参將杨茂春无力抵抗,引咎自杀,守备张德昌被伤,李釗也被他砍了。
这一连串的战绩,惊动了远在固原的三边总督杨鹤,逼得杨鹤亲赴延绥镇,调集多路大军来围剿王嘉胤。
可最后还是让他给跑到了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