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昭连忙一礼,恭声道:“一切,皆仰赖陛下之莫大魄力,微臣万不敢当!”
赵策英朗声一笑,点了点头。
不错,朕也有点功劳。
联与江卿,一齐解决了財政问题!
“好,好啊!”
赵策英心头大振。
君臣二人,一人有千古之才学,一人有千古之魄力。
如此君臣,岂能不成千古之大业?
赵策英不禁抚掌,连连点头:“朕有江卿,江卿有朕!”
“陛下。”
江昭身子一颤,眼眶通红。
一时之间,君臣相惜,宛若伯乐与马,鱼儿与水。
余下二十余位重臣,不时相视一二,暗自一嘆。
官家这一朝,怕是无人能与江子川爭宠嘍!
“噹!”
一声钟吟,传遍京畿。
赵策英回过神来,连连点头。
朕与江卿,定是千古君臣!
时辰一到,丝竹奏响,鼓乐长吟。
十余宫女相继入內,呈上赏灯的点心。
霜巧、饊子、蜜煎金橘、梅包子、糟熘江瑶柱、羊头签、乳真雪、瓜果、蜜饯几名舞姬入內起舞,袖舞长风,態若流云。
“来。”
“江卿。”
赵策英拾起杯子,轻轻一抬。
“臣,敬陛下。”
江昭连忙抬杯,君臣对饮。
一杯入肚,赵策英望向其余人,续酒抬杯:“诸位爱卿。”
“敬陛下。”
二十余人,齐齐抬杯,以示尊敬。
“嗯。”
赵策英点头,一饮而尽,旋即摆手道:“上元灯会,尽兴即可。”
相较於其他宫廷宴会而言,上元灯会主要重在“赏”之一字,並无过多拘束。
君臣饮酒一杯,也仅仅是为了符合礼仪规制。
“诺。”
文武重臣,齐齐应道。
“来,江卿。”
赵策英抬杯续酒,兴致高昂。
饮酒也分人,若与其他臣子饮酒,那自然是走流程,一杯就行。
可若与江卿饮酒,那就是纯纯的兴致。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別!
“臣敬...
江昭抬杯,就要说话。
“嘭!”
一束最大的烟绽开,照耀一片。
凡文武大臣,乃至於皇帝,都不免注目过去。
江昭一怔,下意识的慨嘆道:“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啊!”
“哦?”
赵策英侧目道:“江卿要作词?”
诗词作为娱乐性產物,文人墨客过节作词並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一点,就连朝廷重臣也不例外,偶尔过节就作一作词。
为此,资圣阁上甚至都准备了相应的笔墨纸砚。
毕竟,时不时就会有人產生灵感,作词助兴。
江昭一怔。
其实,他就是纯粹的想起了辛弃疾的诗词而已。
若是哪一首诗词与上元节相配,那无疑是《青玉案·元夕》,这一首词几乎绑定了上元节,就跟苏軾的《水调歌头》绑定中秋一样。
一旦过节,总是下意识的想起。
特別是上元节的烟,更是让人下意识的想起一句“东风夜放千树”。
不过.
这首诗词,竟然有点应景?
江昭凝眉,心头一动。
事实上,除了尚未入仕的几年以外,其余的十几年宦海生涯,他几乎不作诗词。
一则,为官入仕的日常爭斗消耗精力,让人没有作词的欲望。
二则,诗词一向讲究应景。
要是诗词不应景,抄..·.借鑑出来未免显得不伦不类。
今日,倒是难得有了“灵感”。
关键,还挺应景。
“入仕十四年,略有感慨。”江昭唏嘘道。
一句话说出,自有太监呈上笔墨纸砚。
二十余大臣,皆是凑近过去。
无它,江昭的诗词其实颇为有名。
截至目前,江昭作了诗词三首。
一首《破阵子·为狄汉臣赋壮词以寄之》,赠予已故武襄侯狄青,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髮生”可是相当有名,至今还掛在狄氏一门的正堂。
一首《神童诗》,那更是名句不断。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首词,被赠予了大相公韩章。
一首《冬夜读书示则诚》,主张知行合一,一样是传遍天下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赠予了小舅子盛长柏。
三首诗词,皆是有“金句”的诗词,尽皆传遍天下。
也就是说,江昭是诗词虽然低產,但却相当“高质量”。
甚至都有人慨嘆,要是江昭腾出时间適当经营文坛,便可成为新一代文坛领袖。
由此可见,其诗词一道名声之大。
如今,江昭却是难得又有了灵感,自然让人心生期许。
就连官家赵策英,也不免走近观望。
江昭执笔,徐徐落字。
“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二十余人,也算是较为拥挤,顾廷燁负责为一些没有望见的臣子诵读。
不少重臣点头,这说的是上元节的烟,热烈繽纷。
这一句,也是江昭有感而发的一句。
淡淡的踱步声响起,约莫十息,江昭书写道: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顾廷燁照著诵读了一遍。
二十余人,相继頷首。
上闕写景,主要写的是上元节的热闹。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又是一句落下。
这说的是上元节女子的衣著,以及途经后留下的淡淡香风。
上闕写景,下闕写人!
二十余人,齐齐注目。
不难预见,最核心的就是最后一句。
慕然,江昭望了赵策英一眼,一副唏嘘的样子,落墨道:“眾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词落定,上下齐齐一寂。
约莫二十息,韩章“嘶”的一声,打破了沉寂。
其实,若是拋开最后一句,这首词就相当“常规”,说美景,说美人,顶了天就是用词较美。
可若是有了最后一句,一切大不一样。
眾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苦苦寻找“美人”,暮然回首,终於是找到了“她”。
这一句—
谁说“美人”一定是女子?
自古以来,都有“美人”代指贤德君子,代指君王的说法。
从应景来讲,江昭这一首词,分明就是说找到了贤君,借诗词以表知遇之恩。
君臣二人方才惺惺相惜,这会儿就来了一首慨嘆知遇之恩的上佳词句..,.
二十余大臣,不时望向江昭,无声嘆息。
爭吧,爭吧!
特么的,这谁能爭宠爭得过你啊?
就这爭宠本事,就算是算上中宫皇后、后宫妃嬪,这也是无敌手的存在啊!
就连几位內阁大学士,也是相当无奈。
权臣的政斗本事,贤臣的治政本事,宠臣的爭宠本事。
遇上这样的竞爭对手,著实是无从下手!
“这..
不同於文武重臣內心的复杂,赵策英是纯粹的欣喜。
就这小词,一看就是一等一的名作水平。
关键,这诗词明显是写他啊!
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谁啊?
说的是朕,赵策英!
赵策英轻咳一声,假装一副不知道的样子:“好词啊!”
“这,这是送给谁的?”
“赠予江山,赠於陛下,赠予美人。”江昭平静道。
果然,这是送给朕的!
“好,好啊!”
“赠予江山,好彩头啊!”
“江卿不愧是社稷磐石,定世之锚,上元赏灯尚且重视社稷山河。”
赵策英强忍著心头欣喜,伸手捲起墨宝,连连点头:“那朕,就却之不恭了!”
“恭贺陛下,喜得墨宝。”韩章持手一礼,恭贺道。
“哈哈!”
赵策英大笑一声,旋即故作平静道:“赏灯,赏灯吧。”
於是乎,百官赏灯。
亥时,灯会散去。
御书房。
赵策英指著御案对面的墙壁,掏出墨宝,徐徐道:“就掛在对面吧。朕一抬头,就可望见。”
“是。”
司礼掌印太监李宪连忙应声。
都说司礼掌印太监为太监之首,一等一的御前红人,殊不知.·.·
那位,才是真“红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