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宁采臣
港岛,九龙半岛。
林晋升此时深吸着一口气。
他已经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了。
现在外面正下着大雨。港岛的雨季总是这样,潮湿粘腻,让人喘不过气。
此时的林晋升正站在弥敦道拥挤的人行道上,周围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他感觉自己已经被尘世彻底抛弃。
此时,他手上拿着一张传单,这是前几日,一位来化缘的僧侣交给他的。
“兰若寺,九龙半岛狮子山南麓,清净修行之地。”
传单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边角处还沾着兰芳园的鸳鸯奶茶污渍。
拿到这传单的时候,他一时就有些精神恍惚。
上面古朴的寺庙图案与周围现代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已经成为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三周前那场分手像一把尖锐的刀刃,让他甚至一度有了寻死的想法。
交往五年的女友苏雯离开时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晋升,你这个人太认真了,认真到让人窒息,我们还是分开吧。”
雨水混合着泪水滑过脸颊。
他抬头望向北方,狮子山在雨雾中已经是若隐若现。
一个小时后,林晋升站在了兰若寺斑驳的石阶前。
与许多金碧辉煌的寺庙不同,兰若寺更像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古建筑群,一看就是香火并不旺盛。
林晋升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石阶。
来到台阶最上方,寺庙全貌豁然眼前——主殿、钟楼、藏经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平台上,几缕青烟从香炉中袅袅升起,让林晋升不禁感觉到了内心的平安。
“施主是来上香,还是参观?”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林晋升一惊。转头看见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老者站在侧门处,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
“我……我想出家。”话一出口,林晋升就知道,他已经再无退路。
老僧目光如炬地打量着他,半晌才道:“老衲明心,是本寺方丈。施主既然有意皈依我佛门,那就请随我来。”
明心法师转身向寺内走去,林晋升慌忙跟上。
穿过几重院落,他们来到一间简朴的禅房。
室内只有一张矮桌、两个蒲团和一盏油灯。
“坐。”明心法师盘腿坐下,示意林晋升也照做,“告诉老衲,为何要出家?”
林晋升的双腿在蒲团上别扭地交迭,沉默良久才开口:“我……失恋了,工作也没了。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
他原以为老僧会嘲笑或劝解,没想到明心法师只是平静地点头:“痛苦是入道的因缘。但出家不是逃避,而是更大的承担。施主可明白?”
“我明白。”林晋升机械地回答,其实心里一片茫然。
明心法师起身从柜中取出一套灰色衣裤:“换上这个,在寺中住七日。七日后若仍决心出家,老衲为你剃度。”
接下来的七天是林晋升二十五年人生中最漫长的时光。
凌晨四点起床,晚上九点就寝,中间是永无止境的诵经、打坐和劳作。
第三天夜里,他在大雄宝殿跪拜时崩溃大哭,却被值班的僧人视若无睹。
第七日清晨,林晋升跪在明心法师面前,额头触地:“请师父为我剃度。”
明心法师凝视他良久,终于点头:“今日申时,在大雄宝殿举行剃度仪式。”
申时整,林晋升沐浴更衣后跪在大雄宝殿中央。
殿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十几位僧人分列两侧诵经。明心法师身着金色袈裟,手持剃刀,庄严地站在佛像前。
“林晋升,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你当真愿意舍离红尘,皈依我佛?”
“弟子愿意。”林晋升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异常坚定。
“一剃烦恼断,二剃俗缘了,三剃菩提生。”明心法师手起刀落,第一缕黑发飘然落地,“从今日起,你与父母亲缘断绝,可曾想清楚?”
林晋升闭上眼,他的父母早已经双双去世了:“想清楚了。”
剃刀继续落下,黑发如秋叶般纷纷坠落。
当最后一缕发丝落地,明心法师用毛巾擦拭他的头顶,然后取来一套崭新的僧衣为他换上。
“今赐你法名'慧空',望你智慧如海,悟空性真。”明心法师将一串佛珠戴在他脖子上,“从此刻起,世间再无林晋升,唯有僧人慧空。”
仪式结束后,慧空——曾经的林晋升——被带到一间狭小的僧寮。
屋内仅有一张木板床、一个小书桌和一只木鱼。
用晚膳前,明心法师将慧空叫到方丈室。老法师从抽屉中取出一张纸,说:“慧空,你既然已经剃度,那么这寺规,你需熟记。兰若寺不同于其他寺庙,有些规矩你必须严格遵守。“
慧空恭敬接过,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几条特殊规定:
1.本寺没有叫聂小倩的姑娘。若有人自称聂小倩,请立即背诵《金刚经》第一卷,直到听到脖颈断裂声和木鱼声方可停止。若木鱼声来自地下,请勿睁眼。
2.寺内没有任何琴。若夜间听见琴声,请缓步走向声源。若琴声停止时你仍未抵达,立刻转身离开,并记住——任何人问起,你都必须说你从未听过琴声。
3.后院古井的水可以饮用。但若水面映出的是满月,切勿触碰古井。若映出的是残月,可舀一瓢饮下。
4.就寝前需用黑布蒙住所有镜面。蒙住前,先确认镜子映出的是不是自己的脸。记住,人类对着镜子伸出手指比出数字,和镜中的手指比出的数字不可能会不一致。
5.寺内僧人皆穿灰袍。若遇见穿白袍的僧人,可向其问路,但不要跟随。若遇见穿黑袍的僧人,切勿与其对视。若对方先向你行礼,请立刻跪下,并声称自己已死。
6.子时不可离开自己的房间。若此时有人敲门,请询问来者姓名。若对方回答“姥姥”,千万不可开门。
7.斋堂的饭菜皆为素斋。若在饭中发现肉食,请正常进食,并告诉自己这只是豆腐。即使豆腐开始渗血,也必须继续进食。
8.寺内没有猫。若听见猫叫,请模仿它的声音回应。若猫叫声变成女子笑声,请继续模仿,直到笑声停止,绝不能让笑声会变成哭声。
9.佛堂的佛像不会流泪。若见佛像落泪,请用舌头舔舐泪水。若泪水是咸的,你已安全;若泪水是苦的,马上熄灭三盏长明灯。
10.每日晚上戌时必须在佛堂诵经。佛前长明灯共有七七四十九盏。若发现多出一盏,请记住,这时候姥姥在看着你。你必须立即向佛像祈祷,说自己虔诚礼佛,绝不还俗。
“师父,这,这些规矩……”慧空完整看完后,极为疑惑地抬头:“我不太明白……还有,聂小倩又是谁?”
明心法师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慧空,出家意味着与过去彻底断绝。不仅是你的家人朋友,还有你的记忆、你的情感、你的一切执念。兰若寺能给你清净,但前提是你必须遵守这里的规矩。若做不到,现在还可以还俗。”
慧空想起苏雯离去时的背影,想起办公室里的冷眼,他双手合十:“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他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毕竟这里是佛门,可能某些规定在他看来就有点封建迷信吧,也正常。
接下来的日子规律而枯燥。
凌晨三点半起床,参加早课,然后是一整天的诵经、劳作和学习。慧空被安排负责抄写经书,每天在藏经阁的小桌前伏案八小时,用毛笔一字一句地抄写《金刚经》。
一个月后的某个深夜,慧空正在藏经阁值夜。月光透过雕木窗洒在经卷上,为古老的文字镀上一层银辉。
他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忽然听见后山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
慧空想起了第二条规则,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向通往后山的小门走去。就在他的手即将触到门闩时,琴声消失了。
于是,慧空重新坐回桌前,但那一夜,琴声始终萦绕在耳边,与他记忆中苏雯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挥之不去。
翌日。
晨钟响过三遍,慧空仍坐在藏经阁的蒲团上发呆。
昨夜那阵琴声过后,他几乎没合过眼,每当闭上眼睛,耳边就会响起那似有若无的旋律。
“慧空师弟,该用早斋了。”门外,师兄慧明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斋堂里,僧人们安静地进食。
慧空捧着粥碗,目光扫过一张张平静的面孔。
他犹豫片刻,压低声音问身旁的慧明:“师兄,我有个问题,其实一直就想问了。就……寺规的第一条,提及的那个聂小倩,到底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