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仿生马达与陀螺仪
2011年凌晨2点,陈默的公寓。
台灯昏黄的光晕撕破卧室的黑暗。
因为系统年终结算了研发点,而兴奋了半天睡不着的陈默,穿着皱巴巴的睡衣,毫无倦意地坐在书桌前。
他面前摊开临时翻出的信签纸,随手拿过一支笔。
此刻,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脑海深处那个充满科幻感的界面上--黑科技手机研发系统。
年终结算刚过。
系统剔除了近半不合规的手机销量后,结算数字依然让陈默心跳加速:326万点研发点!
这是一笔足以继续让橙子引领未来科技的“巨额”研发点,足够点326次一级零部件研发,32次二级研发,3次三级研发.
至于四级研发,乃至于更夸张的五级研发,陈默觉得还是早点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更关键的是,他洞悉了系统的一个核心规则:对研发相同零部件的数量没有限制。
黑科技手机电池,既可以是气态锂电池,也可以是太阳能电池。
只要提出一个能激活黑科技研发的零部件项目方案,投入合适的研发点,系统就能按着这个方向启动研发
研发点在手,他目标明确。
陈默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向当前最需要完善的核心技术:气态锂电。
虽然这项技术够“黑”,但在电容量和体积上,比起市面主流的液态锂电,优势并不明显。
这是橙子手机电容量的短板,必须针对性的补强。
意念闪动,系统界面响应:
【系统提示:您已投入10万点研发点,启动二级气态锂电池研发,成功率100%!】
【研发进程已开启,正在全力推进中,请耐心等待】
时间,在陈默笔尖无意识的划动和不断袭来的困意中流逝。
半小时后,就在陈默眼皮开始打架时,清脆的提示音将他惊醒。
【系统提示:研发完成!恭喜您获得二级气态锂电池迭代方案:mof-蜂巢构型】
“mof-蜂巢构型?”陈默瞬间懵了。
这不是自己和江教授在讨论时,他随口举一反三提出的那个构型吗?
他当时说这个构型,能提升15%~18%容量,陈默还对工程学痴迷了一阵子呢,结果发现没基础学不会,就放弃了。
陈默很快反应过来:系统接入的是2010年5月的现实科技树,江教授这个超前的构型,在系统判定里,竟然真的够格成为二级黑科技方案!
“江教授厉害啊.不愧是院士!”陈默忍不住低语。
这江教授人家随手一划拉,就是15%的提升,确实算黑科技了。
但这还不够!
陈默眼中闪过决断,意念狠狠点向三级气态锂电池的研发按钮。
100万点研发点瞬间扣除!
【系统提示:您已投入100万点研发点,启动三级气态锂电池研发,成功率100%!】
【研发进程已开启,正在全力推进中,请耐心等待】
“这次总该是全新的东西了吧!”陈默心中充满期待。
又是半小时的煎熬等待,提示音如约而至。
【系统提示:研发完成!恭喜您获得三级气态锂电池迭代方案:3级增压技术.】
“成了!”
陈默精神大振,立刻沉浸在对“3级增压技术”的研究中。
核心原理是利用压缩技术,将气态锂电池内部的锂基气态聚合物压缩,从而在体积和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电容量的大幅跃升。
他快速在信签纸上列出关键数据对比:
市面标准液态锂电池:≈ 140 wh/kg
一级气态锂电(mof构型): 80 wh/kg
二级气态锂电(mof-蜂巢构型): 92 wh/kg (提升约15%)
三级气态锂电(3级增压mof-蜂巢构型):
1级增压:138 wh/kg (提升50%,媲美主流液态锂电)
2级增压:172 wh/kg (提升25%,约等于高能液态锂电)
3级增压:198 wh/kg (提升15%,接近部分早期固态电池)
陈默心跳加速:这三级增压技术一旦大规模量产,足以颠覆现在整个主流的液态锂电池市场。
但狂喜之后,他便开始冷静的技术分析,迅速勾勒出量产面临的两大技术难点。
第一个难点,量产封装工艺变革:
从原本安全简单的“电池内固体封装充电”工艺,转变为更复杂、风险更高的“反应釜预充电生成带电气体->压缩->注入电池”工艺。
量产安全性和设备成本陡增。
第二个难点,电池内部结构强度要求剧增:
需要更多、更精密的mof-蜂巢结构单元来“围困”被压缩的、体积相对电池空间更大的带电气体。
这直接关联刻蚀机精度:
1级增压:内部需8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50微米刻蚀机
2级增压:内部需16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10微米刻蚀机
3级增压:内部需32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1微米刻蚀机
“国内大镞激光的10微米激光刻蚀机,搞1级和2级压缩量产应该够用了,至于3级.得看国外设备好不好弄到了!”
陈默迅速评估了一下当前国内设备水平,心中有了初步规划。
“1级和2级压缩气态锂电,足以让远橙的电池拥有巨大市场竞争力,从而先淘汰那些污染大、风险高的液态锂电!”
三级气态锂电迭代量产的技术路线,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研发点结算与规划:
投入气态锂电二级10万点,三级100万点,总计110万点。
余额:216万点。
系统界面上,“可研发”的项目只剩下柳明侦提交的《太阳能电池》方案了。
陈默手指悬停片刻,最终没有点下去。
“柳明侦的梦想很重要,但现在得优先保障橙子2的核心零部件!”
他刚刚按照黑科技手机零部件等级,总结出的规律:
一级黑科技通常有明显缺陷,二级开始追赶,三级才展现优势。
所以研发点必须预留够,陀螺仪和马达一出来就可以保证妥妥的黑科技,一出现就可以是三级黑科技零部件,超越市面主流产品。
当然了,对即将研发用于橙子2的震动马达和陀螺仪属于工学范畴,陈默这个理科直男对此几乎是一窍不通。
“必须集思广益!”陈默下定决心,明天找硬件研发组的工程师们出方案,看能不能激活系统研发提示。
而后,他拿起桌上那张写满了三级气态锂电压缩技术思维导图、数据分析和量产难点的信签纸草稿,走到卫生间。
打火机火苗窜起,纸张迅速蜷曲、焦黑,化为灰烬,被水流彻底冲入下水道,确保不留一丝痕迹。
翌日。
橙子科技2号会议室。
陈默虽然熬夜了,但精神亢奋,简单的换上休闲西装之后,还是恢复了科技公司老板的干练形象。
技术部副主管江屿沉稳地坐在他侧后方,左眉骨上的那道浅疤在会议室灯光下显得格外硬朗。
他按照陈默的要求,将硬件研发组全部12名工程师全部召集到位了。
陈默开门见山:“各位,橙子2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
陀螺仪和微电机是橙子2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我要求大家,不受现有技术和思维限制,天马行空地思考,各自提交一份关于机械陀螺仪和微电机的大致设计思路方案。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
话音刚落,江屿的眉头就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原本以为陈总早已通过山城那边的微电机厂搞定了研发量产方案,没想到现在才开始内部征集?
此时,距离3月份橙子2工程样机定产,只剩90多天了啊!
时间太紧迫了!
一丝忧虑闪过江屿的心头,但想到陈默过往创造的种种“奇迹”,他强行压下疑虑,习惯性地摸了摸左眉骨的疤痕,沉声对下属们补充道:“都听清楚陈总的要求了?”
江屿的目光扫视了一遍硬件研发组的这群工程师,这才继续开口。
“拿出你们最大胆的想法,三天后,方案必须准时交上来!”
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对陈默决定的背书般的贯彻,免得10月以后新来的工程师不用心,想着敷衍陈总。
三天后.
十三份方案,包含江屿自己那份都整齐地摆在陈默的办公桌上。
陈默一份份快速翻阅。
前面几份方案大多中规中矩,或在现有技术框架内修修补补,或提出了些理论上可行但工程实现难度极高的设想,都无法触动他脑海中的系统。
直到他拿起一份标题脑洞大开的方案:《仿生蚂蚁触角陀螺仪与肌肉微电机设计方案》。
方案封面设计略显朴素,署名是硬件组的年轻助理工程师周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