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默並未感到失望。
因为明年开始,橙子科技就能按照內部协议,从远橙新能源、橙科微电机、橙家智能等所有“橙子系”的兄弟公司,抽取大约30%的专利收益。
届时,仅远橙和橙科两家,就能为橙子科技贡献巨额的技术收入,追上甚至反超小麦的营收,只是时间问题。
接著,他的视线转向运营成本部分--全年总计成本约38亿元。
供应链成本是大头,高达18.81亿元,主要用於採购橙子2和尼采2所需的各种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备货。
渠道建设成本紧隨其后,达到11.4亿元。
其中,直营渠道(出货占比约20.2%)的开拓,尤其是西部市场的布局,费了3.42
亿元。
仅兰城的旗舰总店就投入了约1.3亿,其余资金用於西部六省的直营店网络建设。
第三方渠道(出货占比约79.8%),包括与华北强的三级分销、尼采自有分销体系、
线上各大电商平台,以及各类线下连锁电器城合作,总计费了7.98亿元的渠道费用和维护成本。
公司行政、研发、后勤等综合运营成本为7.79亿元。
陈默特意关注了工资占比--9.2%。
这意味著去年全年,公司发放了约7116万元的工资,折算下来,平均每月为每个员工支出约1.1万元(包含公司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
扣除五险一金后,普通员工到手月薪大约在6000元左右,略高於当前深城5000元的普遍水平。
在智慧型手机行业,用人成本支出通常占运营资金的7%至12%之间,橙子科技处於一个中规中矩的位置。
最终核算,橙子科技去年的净利润达到了48.8亿元。
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司目前仍处於瀧华招商引资的税收优惠“免税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陈默轻轻呼出一口气,想到明年开始,橙子系的企业將陆续结束免税期,届时这丰厚的利润中,將有接近四成需要上缴。
他心中不免闪过一丝无奈,但隨即释然..
这,也是一个橙子走向成功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深城某五星级酒店的豪华会议室內,气氛截然不同。
种石化集团战略投资委员会的高级副总裁傅总,正襟危坐,听著技术专家团队对橙创材料提交的“纳米流体冷却剂”评估匯报。
技术专家指著复杂的ppt图表,条理清晰地介绍。
“傅总,各位领导,橙创提供的这种纳米流体冷却剂,性能指標堪称革命性。”
冷却性能:
能在5秒內实现28°c的极限温降,远超目前已知商用產品(如r0g液冷系统的9秒9c纪录)。
其核心机理是利用了理论上的负热容效应』,即在温度升高时反而吸收更多热量,实现瞬时强力冷却。
在增压条件下,流体的扩散速度高达15cm/s,热导率达到0.25w/(m·k),是传统优秀冷却剂六氟化硫的12倍。
功耗革命:
採用创新的压电微泵驱动技术,能耗极低,仅0.5w。
同时结合自旋-晶格解耦技术,使得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耗散,降低了99.9%。
成本优势:
冷却工质通过生物合成自组装技术生產,主要原料是石墨烯衍生物和特定肽链,综合生產成本预计仅为六氟化硫的十分之一。
专家接著阐述了,其技术实现路径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涉及超流体和超临界体的低温储存(-253c)等高端技术难题。
製作倒是好製作,难就难在运输和储存条件了,需要研发新的冷冻储存罐和超低温冷链特种运输车!
隨后,专家重点描绘了这种冷却剂的应用前景。
极端散热场景:
如超算中心、晶片集群(如nidih100)、太空飞行器热管理(应对太空极端温差),其性能远超现有方案。
行动装置革命:
可为高端电竞手机、ar眼镜提供极致散热,消除晶片降频,保持满血性能。生物合成工质更环保。
工业与医疗领域:
在雷射器、核聚变装置(如iter)、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mri医疗设备冷却等方面,都有顛覆性应用的潜力。
傅总听得心潮澎湃,直接问道:“和得国巴嘶夫垄断的第三代製冷剂(hfcs)相比如何?”
技术专家,给予肯定答覆。
“傅总,无论是冷却效率(4倍於hfcs)还是功耗(仅其1/2),都是碾压级的性能优势。
这完全可以定义为理想的第四代冷却剂!”
傅总开始沉吟,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会。
巴嘶夫的hfcs业务是其重要支柱,年营收约120亿美元,占其总营收近12%,垄断全球92%的市场。
而巴斯夫是得国的支柱工业巨头,所以:,额...等等...苣化集团。
一个尷尬的事实是,巴嘶夫销售的hfcs冷却剂,其中62%的產能,来自於巴嘶夫与种石化等国资的合资企业--苣化集团。
某种意义上,是种石化披著巴嘶夫的马甲,在全球销售国產hfcs。
略作思考,傅总便露出瞭然的笑容。
左右互搏?
换个角度看,这就是左右逢源的绝佳机会!
於是,一场精妙的博弈展开。
种石化拿著橙创的“超级冷却剂”作为王牌,与巴嘶夫重新谈判。
最终方案是:
苣化集团在国內的hfcs利润分配,从原有的巴嘶夫拿7成、国资拿3成,变更为国资拿6成,巴斯夫拿3成..
剩下的1成,则预留给提供核心技术的橙子科技,作为技术入股。
面对这种近乎“降维打击”的第四代冷却剂,巴嘶夫的专家团队在验证后深感震惊。
经过一番高层级的磋商,和官方之间的私下交流,橙子科技凭藉这项技术,成功获得了苣化集团10%的股份分红权(无投票权)。
而两大化工巨头商议后,决定暂不大规模推广第四代冷却剂,仅將其控制在约2%的高端特种冷却剂市场內,以避免对现有hfcs主体业务造成过大衝击。
那场最终的决定性谈判,橙子科技甚至没有资格坐在主桌上。
陈默收到了种石化的签约仪式邀请,但他懒得去充当巨头的陪衬,只派了法务部的林峻峰代表出席,个过场。
全球第一和第二化工巨头的联袂演出,吸引了全球资本的目光,而协议中那个不起眼的“小虾米”公司,也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事后,陈默查了一下苣化集团去年的业绩:约500亿元营收,120亿元利润。
他算了算,明年开始,橙子科技大概能从中获得近12亿元的分红。
这个结果,他相当满意。
陈默很清楚,如果橙子科技不知深浅,贸然独立推广第四代冷却剂,首先要摧毁的不是远在得国的巴嘶夫,而是近在眼前、利益盘根错节的苣化集团。
以橙子目前的身板,还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反噬压力。
能藉此机会,稳妥地嵌入巨头的利益链条中分一杯羹,已是当下最明智和理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