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剑气星与辰
到了山巔道观的小院。
在火龙真人的示意下,苏尝坐在了对面的石凳上。
张山峰乐呵呵要去备茶。
然而,一路上大气都不敢出的顾陌,哪敢让这位身份极高、又颇受师祖看重的小师叔忙前忙后。
她接过苏尝带来的小玄壁茶,又向张山峰问明了茶具位置,便逃也似的去烧水煮茶了无事可做的张山峰迴到石桌旁,见苏尝招手示意有东西给他。经师父点头默许,他便挨著青衫年轻人坐下。
这时,苏尝也从方寸物之中取出了带给张山峰的东西。
不是旁的,正是已出到第三版的《童趣集》。
第一版收录的故事,全是苏尝改编自前世的经典童话。
第二版新增了一部分苏尝带著小文和陈平安的书简湖山水游记,另一部分则是小文向张山峰採风后所写的別洲风土人情。
第三版內容更为丰富,除了童话故事,还有小宝瓶写的格物问题集。
崔东山还饶有兴趣的在附录上添补了一些年少时的回忆。
张山峰接过三套书,十分欣喜,当下就翻开了第二版的《童趣集》。
看到上面那些亲身经歷的事情,以及出自自己口中的见闻,被小文编纂后一一印在书上,他既开心又有些感怀。
当年师父吩咐他,既想下山,就別在自家山头附近逛盪,去远些的地方看看风景。
於是张山峰便乘坐渡船直奔远方,准备降妖伏魔大展宏图,结果一番游歷后连连受挫,失魂落魄,又不愿就此返回师门。
他一咬牙,掏出几乎所有的神仙钱,乘坐打山渡船跨洲远游宝瓶洲。
在渡船上饿得前心贴后背时,遇上了苏尝。
对方当时瞧出了他的落魄,不著痕跡地帮衬了一下。
不过他麵皮薄,不好意思一直麻烦对方,下船后便抄小路走了,结果还是在路边茶摊上重逢。
那时他又羞又窘。
还是苏尝笑著说,想让弟子请教他北俱芦洲的风土人情与见闻,並以写书分红为由头周济他。
他答应了,便有了那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同行。
杨氏木宅,胭脂郡城,临別之际的赠剑真武、提点太极-桩桩件件,都是弥足珍贵的回忆。
瞧著旁边成熟了许多的苏尝,张山峰刚准备问他这些年的经歷,但感觉著手中沉甸甸的书籍,又不好意思就这么直接放进怀里。
他悄摸摸向自家师父使了好几个眼色。
那意思是,自家朋友千里迢迢登门拜访,还带了茶叶和礼物,您做长辈的,是不是也该表示一下?
眼看半天师父没意会,他不得不有些无奈地小声传音提醒道,“师父,我之前承蒙人家照顾,现在又收了礼,咱们这边—咋个章程?”
道袍上绣有两条火龙的老真人愁眉不展,回道,“现在观里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啊。”
张山峰嘆了口气,“哪怕只是几颗雪钱的礼物,那也是礼轻情意重。
要是啥都不给,是不是太不讲究了?要不我来准备回礼?”
火龙真人看了一眼安稳坐著的青衫年轻人,摇摇头,“这事儿不急,等你这位好友临走的时候再提。”
张山峰一想也是,便放下心来,从顾陌手中接过煮好的茶,邀请苏尝在趴地峰多待几天。
后者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看了看老道人,便转移话题谈起了自己之前的经歷。
老道人看了一眼与弟子相谈甚欢的青衫年轻人,暗自嘆了口气。
苏尝的因果牵扯极深,很容易让这个弟子捲入其中。
相信以这年轻人的性情,就算身陷绝境,也绝不会主动拉上张山峰。
可世事如麻,苏尝这么做了。
以自己这个弟子的脾性,知道后定会义无反顾投身其中。
到时候自己这个当师父的,是像当年那样,任由北俱芦洲剑仙联袂出海,抵挡那拨龙虎山天师府道人?
还是坏了规矩,下山帮弟子和那个年轻人一把?
与无牵无掛、几乎子然一身的老友吕品不同,他若早早表態,便是牵一髮而动全身。
所以他方才一时才有些为难。
但好在青衫年轻人自始至终,也绝口未提请他不要帮助儒家,或乾脆支持对方的事。
听著苏尝讲完大概经歷,年轻道士捧著茶笑道,“还想著前不久师父带我走过了中土神洲,会比你多一些见闻。
结果你也是走过三洲之地的人了,还比我多去了剑气长城。”
接著张山峰转头对老道人笑道,“师父,我眼光不错吧?在宝瓶洲第一个认识的朋友,就是苏尝。”
苏尝笑了笑,“我觉得我的眼光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