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催个屁,一个一个排队。”
进入盱眙城的队伍排了百米,都是来来往往的行商。
这里正是王耀出东晋的关键之地。
盱眙位於淮河下游,地处南北交通要道。
淮河与邗沟在此交匯,让盱眙成为东晋重要的粮草转运、军队调动的中心。
本来盱眙位置还算靠近建康,但隨著前秦攻势凶猛,淮河以北就是前秦部队,所以盱眙成为抵抗前秦的屏障。
王耀拿到的路引只能在东晋內部使用,要过淮河,只能以通商的名义,由盱眙县令颁发出关文书。
经过两日奔波,李良面对这长队也熟练起来。
下马来到吏卒前,递上路引。
“官人有礼了,我二人从怀德而来,荀县令与明府是同好,安排我二人寻尊令谋个差事,还望通融通融。”
说著,吏卒感到袖口处沉甸甸的,趁著接过路引的功夫,小心瞥了一眼。
金子!发財了。
吏卒按捺不住笑脸,声音都带著几分欢快:“郎君可不敢如此称呼,我一小心门卒可担不起。既然有要紧的事,那赶快进城,这个点明府还在衙內。”
说完就將排队的商人赶到一边,让王耀二人优先通过。
而商人也见怪不怪,不敢与王耀二人爭吵,乖乖挪到一旁。
接下来就是去见盱眙县令,本以为又要费一番波折。
谁知盱眙县令曾是谢安门下主记,看到麈尾差点泪流满面。
听王耀说他受侍中嘱託,以行商的身份,去前秦查探地形和观察淮河以北形势。
当即就同意下来,並且直接安排王耀二人跟隨商队一起出行。
原来王耀歪打正著,东晋一直以来都有派遣商人刺探对敌势力的习惯。
只是人员都是边境主事安排,告知朝廷知晓,盱眙县令也是第一次见朝廷直接派遣人员。
但看到谢安的麈尾,也让人生不起疑心。
王耀看文书到手,想著谢安的麈尾留著无用,索性增援盱眙县令。
“这这!某受之有愧啊!”
嘴上拒绝著,身体倒挺老实,接过后仔细把玩,不愿撒手。
拉著王耀、李良一起吃午饭,怎么推都推不掉。
无奈,二人只能留下,觥筹交错,午时已过。
王耀二人骑在马上晃晃悠悠和盱眙县令告辞。
“郎君慢走。”
二人跟著商队后面都走远了,还能听到县令的呼声。
“走,扶我回衙內。”
盱眙县令陈达晃著脑袋要回去休息。
今天开心啊!
隨著这批商队的离去,盱眙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静。
听说北方出使的队伍已经到了建康,希望两方能各自安稳,別再掀起战火了。
不然盱眙的百姓,又要遭殃。
陈达好久没这么开心了,抱著麈尾入睡。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噔噔噔。”
敲得陈达心烦。
“谁啊!”
“明府,是从建康来的,自称是扬州长史。”
一听这话,陈达原本昏沉的脑壳瞬间清醒。
“你说谁来了?”
陈达有些不敢置信,再確认一遍。
“是扬州长史,现在大厅等著明府呢。”
吏卒又重复一遍。
马上听到门內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
“快,去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