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皇权阶级和百姓阶级
百姓阶级?
刘盈有些懵懂,他並非心坏,也並非瞧不起百姓。
但所学的知识中,从未有人和他说过,百姓阶级的重要性。
似平,並没有什么用啊。
看著刘盈这幅样子,陆煊耐心的讲解道:
“我给你讲解的,可能你听起来很困难,但我还是要给你讲,这样你才能打开新的思维和视角。”
“首先,从经济基础层面的核心性来讲。”
“百姓阶级,最重要的就是生產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这里的百姓,通常有两种,一是农民、二是手工业者,他们占人口九成以上,承担国家粮食生產、手工业製造和基础物资供应。以汉初“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的政策调整为例,正是基於对农业生產力的高度依赖。”
“同时百姓阶级代表著其所具备的財政支柱作用。”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田赋占財政收入七成以上,百姓通过赋税、
役支撑著国家机器运转。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本质上是对民间经济活动的再分配。”
陆煊並没有给刘盈解释汉武帝是谁,这些並没有什么意义。
未来或许註定无法成为帝王的人,说了有什么用?
只能说,沿用原本歷史上各种对汉朝有益的政策。
“百姓阶级拥有著极大的重要性,可却处於政治权力结构的边缘。”
“也代表著决策权的绝对缺失。”
这句话,刘盈似懂非懂。
“先生的意思是,百姓虽然很重要,可他们却没有权力,这是不对的,是吗?”
“不。”陆煊摇头道:“这恰恰是正確的。”
“掌握权力的,必然是上层阶级,而非百姓阶级,百姓阶级也不可能掌握权力,方才我已经说了百姓阶级占比九成以上,怎么可能让九成的人管理一成的人?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人管九个人的,哪里会有九个人管一个人的?”
“你听我继续讲。”
陆煊让刘盈给他倒了杯水,润了润喉咙,继续言道:
“从“三公九卿“制到郡县制,决策层完全由权贵和世家把控。百姓既无参政渠道,也无法影响政策制定。”
“权贵,指的是功勋集团。”
“世家,指的是关东豪族。”
刘盈记住著这两个集体。
不,现在应该称之为阶级了。
“百姓阶级,对於法律地位的双重性也明白存在著低微之势。”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显示,百姓虽受法律保护,但“先请“制度规定平民见官需行跪拜礼,实际处於法权体系的底层。”
陆煊进一步的给刘盈剖析汉朝初期,亦或者整个汉朝,百姓究竟处於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又有著什么样的重要性。
以此让刘盈明白。
明明为何如此重要的百姓阶级,却处处弱势?
“百姓阶级,也意味著是社会变革中的动態张力,他们充当稳定器的双重角色,百姓既是统治基础,警如文景时期“民乐其业“,也是动乱源头,譬如汉武帝后期流民达200万。这种矛盾性构成社会主要张力。”
“但,同样也是汉武帝时期,因为一件事情百姓彻底失去了文化话语权,那就是董仲舒“天人三策“构建的意识形態体系,本质是服务於皇权-权贵联盟的统治合法性,百姓完全处於被教化地位。”
天人三策!
刘盈听著这四个字,就感觉了不得。
“陆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隨著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从这个时候开始百姓阶级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陆煊笑了笑,再次摇头。
“半对半错。”
“他们確实不重要的,但同时他们又变得格外重要,这就是百姓阶级的矛盾性,当你们认为他们不重要的时候,他们也將会认为你们不重要。”
说到这里。
刘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也就是说,当百姓们认为皇权不重要的时刻,他们就要起义了?”
这句话,让陆煊露出讚扬之色,孺子可教也啊。
“天子,就非权贵出身,虽然我们后世记载天子祖上也是贵族,可至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还有陈胜,也就是昔日的陈王,不也是黔首百姓之身?”
“百姓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若不处理好这一阶级的问题,那么百姓阶级就会演变为皇权阶级,而皇权阶级在新的时代,就会演变为百姓阶级。”
刘盈心中大为震撼。
是的。
始皇帝所在的贏氏,早已经销声匿跡了,但不可能全部死於战乱中,这些人估计早已经隱姓埋名。
贏氏皇族,不已经转变为百姓了么。
而刘氏,原本是百姓。
现在却成了新的皇族。
“然而从歷史发展中的辩证性来看,百姓阶级短期与长期是存在悖论。”陆煊继续讲解,他的声音很平静:
“短期內,权贵集团通过“黄老之术“主导政策;但长期看,百姓持续的人口再生產,臂如汉初至武帝时人口从1500万增至3600万,才是构成文明存续的根本。”
“这里就要说说百姓阶级的被动主体性了。”
“王夫之在《读通鑑论》中指出:“汉初之治,在役民而不伤民“,百姓虽是被统治者,但其生存状態客观上决定著王朝周期律的走向。”
王朝周期律!
刘盈听到这五个字,心头一震,其实他能明白每个字单独的意思,但合在一起却有些似懂非懂,这五个字,难道代表著每个王朝都有著一定的周期么?
似乎是注意到了刘盈异样状態,陆煊笑了笑道:“王朝周期律,不急著给你讲,我先给你讲清楚百姓阶级的重要性。”
陆煊渐渐的给刘盈打开思维,刘盈心中已经隱约明白了陆煊的意思。
“莫非,先生的意思是,拉拢百姓?”
“没错!”
陆煊夸讚道,“就是拉拢百姓。”
“百姓阶级属於特殊、独立存在的阶级,而其势必与权贵、大族、皇权三种阶级產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