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消息还是传到了一些保守派大臣耳中,他们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对祖宗制度的大逆不道,会引发社会动盪。一时间,朝堂上爭论不休,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未央宫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金色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根,
洒在金砖地面上,却驱不散瀰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
刘邦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目光冷峻地扫视著下方爭论不休的群臣。陆煊和陈平站在一侧,神色坚定,身旁是几位支持“一条鞭法”的大臣,他们微微昂首,眼神中透著对改革的期待与信心。而另一侧,以御史大夫周苛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们,满脸怒容,义愤填膺地表达看反对意见。
周苛向前跨出一步,双手抱拳,对著刘邦高声说道:“陛下!这『一条鞭法”简直荒谬至极!我大汉自开国以来,一直遵循祖宗定下的赋税制度,歷经多年,已然稳固。如今陆煊一介草民,竟妄图以后世的奇谈怪论,更改祖宗成法,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更是置我大汉的社稷安稳於不顾啊!”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在空旷的大殿中迴荡,引得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陆煊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两步,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周大人此言差矣。时代在变迁,如今的大汉与开国之初已有诸多不同,煊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两步,不卑祖宗之法应道:“周大人此言差矣。时代在变迁,如今的大汉与开国之初已有诸多不同,百姓的生活、国家的需求都在变化,祖宗之法虽好,但也需与时俱进。『一条鞭法”並非无端臆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解决当下赋税制度的诸多弊端。”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声音带著几分颤抖:“陆先生,话虽如此,可一旦更改赋税制度,百姓能否適应?万一引发混乱,谁来担责?”
陆煊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大人忧虑不无道理。但正因为考虑到百姓,才推行『一条鞭法』。如今百姓被繁杂税目压得喘不过气,官吏藉机盘剥,民不聊生。『一条鞭法”简化流程,减轻负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至於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我等自会小心应对,制定周全的计划,確保平稳过渡。”
周苛冷哼一声,满脸不屑:“说得轻巧!以银纳税,百姓哪来那么多银子?这不是把百姓往绝路上逼吗?”
陈平见状,上前一步,沉稳地说道:“周大人莫要著急。推行之初,百姓银钱不足的问题,陆先生早有考虑。可允许百姓在一定期限內,以粮食、布帛等实物折抵,同时朝廷大力扶持商业,促进银钱流通,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双方你来我往,爭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支持“一条鞭法”的大臣们据理力爭,
详细阐述改革的好处;保守派大臣们则抱著祖宗成法不放,言辞激烈地指责改革的风险。
朝堂上一片嘈杂,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局势愈发紧张。
刘邦静静地听著,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大汉的未来,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良久,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静,缓缓说道:“此事关係重大,容朕再仔细斟酌。眾爱卿也需冷静思考,一切以我大汉的江山社稷为重。”
刘邦回到寢宫,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坐在榻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的宫墙,思绪却早已飘远。
“一条鞭法”,这个从后世传来的新奇制度,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波澜。他深知,改革赋税制度,绝非小事,它牵扯著大汉的民生、財政,甚至是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他想起陆煊的话,“一条鞭法”能简化赋税流程,减轻百姓负担,遏制官吏贪污,促进商业发展。这些好处,听起来是如此诱人,仿佛为大汉的繁荣昌盛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可周苛等保守派大臣的激烈反对,也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祖宗成法,歷经多年,在大汉的土地上根深蒂固,一旦更改,真的不会引发混乱吗?百姓能否適应以银纳税的方式?那些支持改革的大臣,他们的热情背后,是否也隱藏著不为人知的私心?
刘邦长嘆一声,揉了揉太阳穴。他想起了大汉初建时的艰难,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百废待兴。为了让国家恢復生机,他和一眾大臣们弹精竭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好不容易才让大汉走上正轨。如今,要对这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他实在是有些犹豫。
但他也清楚,如今的大汉,表面上一片繁荣,实则暗流涌动。百姓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沉重的赋税依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地方官吏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公信力。如果不做出改变,这些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威胁到大汉的江山社稷。
刘邦站起身来,在寢宫內来回步。他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作为大汉的天子,他必须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大汉的千秋万代考虑。“一条鞭法”或许存在风险,但如果成功,
那將是大汉的一大幸事。他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放弃了让国家变得更好的机会。
夜深了,月光洒在刘邦的身上,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独。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一个关乎大汉未来的决定。
刘邦在寢宫內步良久,最终停下脚步,目光投向宫墙之外,像是在审视整个大汉江山。他深知,此事太过重大,仅靠自己苦思冥想难以决断,还需在朝堂上与群臣再深入探討,集思广益。於是,他决定明日朝会再议“一条鞭法”。
第二日清晨,未央宫大殿庄严肃穆,大臣们早早列班等候。刘邦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扫视眾人后开口:“昨日『一条鞭法”之事,朕反覆思量,仍觉需再详议。陆先生,你再详述一遍此策,让眾爱卿听得更明白些。”
陆煊出列,恭敬行礼,条理清晰地再次阐述“一条鞭法”的细则与益处,从简化赋税流程到遏制贪污,从减轻百姓负担到促进商业流通,面面俱到。
话音刚落,周苛便急切出列,语气激动:“陛下,臣还是坚决反对。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隨意变动恐民心不稳,动摇国之根基啊!”
支持改革的一位年轻大臣站出来反驳:“周大人此言差矣。时代在变,若一味守旧,
如何解决当下困境?『一条鞭法”利国利民,正是顺应时代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