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470章 ,朱由检家的牛皮膏药

第470章 ,朱由检家的牛皮膏药

春生对朱由检道:“朝廷这一次太大方了,500亩田地说送就送出去,我们村里人都在议论要不要去新大陆。”

新一期的《大同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民朝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向整个天下的百姓宣告,民朝的环球舰队正式完成了环球航行,不仅找到了新大陆,还在那里寻到了同胞兄弟。

紧接着,报纸的下一个版面开始详细刊登环球航行途中所遇到的国家文明、风土人情,以及遭遇的种种灾害。大汉的其他报刊也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民朝各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消息大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觉得这不过证明了西洋人能做到的事,民朝同样能够做到。至于那遥远的新大陆和其他陌生的文明国家,大家热闹看完也就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了。

然而,很快《大同报》又刊登出一则重磅消息:朝廷将会颁布新大陆土地法令,前往新大陆的人能够获得 500亩土地,并且在开垦的前 5年免税,后五年也只收一半的田赋。

这一消息瞬间如同热油中滴入了水,引起了民朝百姓的极大热情。民朝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但本质上依旧是个农业国家,500亩土地对百姓来说,诱惑大得惊人。

“500亩土地,当年俺们村地主家都没这么多田地,那得是官老爷才有这么多土地。”春生满脸羡慕地说道。

“你以为这 500亩土地都是良田啊,那都是荒地,周围都是野人,开荒难度大,外界还危险着呢,所以朝廷才会这么大方。即便你真开出来了,你种得过来吗?”朱由检翻了个白眼理智地分析道。

这段时间,关于新大陆的新闻铺天盖地。有说法称那些土著是华夏的遗族,只是意外去了新大陆,如今归来认祖归宗;还有传言说新大陆到处都是金银,随便在外面走都能捡到一块狗头金;甚至有人讲新大陆物产富饶,连牛都比中原的大,博物馆里还摆放着专门的标本。朱由检也去看了,不得不承认,新大陆的牛确实大得惊人。

但朱由检敏锐地察觉到,这股关于新大陆的风潮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而幕后推手十之八九就是大同社。

这些年中原虽然依旧会爆发旱灾,但由于水利设施日益完善,旱灾的影响已极小。同时,大同社大力发展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户,并且积极对外开拓,既减少了中原的人口压力,又让开拓地区的粮食输入到中原,缓解了旱灾的影响。

去年光南洋地区输入的粮食就超过了千万石,这些因素使得旱灾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在朱由检看来,整个中原百业兴旺,普通百姓也能吃饱饭,天下仿佛进入了太平盛世。

当然,这个盛世也并非毫无瑕疵。几乎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江南士绅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年,江南已经有不少小报明褒暗贬地批评大同社的移民政策过于苛刻,无视百姓的苦难。江南还编了不少戏曲,像《桃扇》《石头记》等,讲述的就是一些家庭原本生活幸福,却因移民令而妻离子散,只能前往南洋生活的故事。

朱由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乐在心头,苍天有眼,让你们不给大明缴税。他对徐晨有很多不满,尤其是不满徐晨胡编乱造他先祖的事迹,抹黑自己的祖宗。但对于徐晨流放前明士绅这一举措,他几乎是举双手赞成,认为就应该给这些人应有的报应。

春生听了朱由检的话,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那也是 500亩土地,种不过来,我大不了刀耕火种,只要地够大,收的粮食就够多。”

春生家现在只有 30亩土地,他媳妇给他生了三个娃,而且还都是男娃。如今孩子们都在上学,家里的开支很大,就是因为开销大,他才组织同村人来京城做土木活,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收支平衡。

但孩子们越来越大,以后要娶媳妇、建新房、置办家业,光靠家里这 30亩地远远不够。

朱由检继续劝说道:“你自己可要想清楚,500亩荒地虽然大,但估计要你全家开拓几十年。新大陆那里有猛兽、有野人,可不像中原这样太平。据说南洋那边开拓的村落,农夫种地都要带着枪,你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春生听了,不禁迟疑起来。他确实想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但去了新大陆似乎变得更加危险了。

“你们是怎么想的?都到新大陆了,还种什么地?当然是想办法去挖金矿,那西班牙人不就是靠着金矿富裕了。朝廷要是招人去新大陆我就去,然后想办法去挖矿,我也不贪心,挖到几块狗头金,赚够 1万两我就回来,以后我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一个路人听到他们的谈话居然也加入进来。

朱由检笑道:“1万两还叫不贪心,且不说你赚不赚得到这么多钱,就算你赚到了,新大陆可是在 2万里之外,你如何带着这些狗头金回来?”

“有钱还回不来,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想得多。”壮汉不屑地回应道。

新大陆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热议,商贾尤其是海商们更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这些年,南洋几乎成为民朝海商的自留地。南海舰队剿灭了海盗,各地总督府又积极建设港口、开荒,南洋的生意虽然好做了,但竞争对手也增多了,利润被逐渐摊薄。

现在那些喜欢冒险的海商,都纷纷前往天竺大陆、波斯大陆,甚至远渡重洋去欧罗巴大陆闯荡。虽然危险性高,但利润也大得惊人,去一趟欧罗巴,能赚十几倍的利润。只要利润高,就有人敢冒险,欧罗巴的商人敢到东方,东方的商人也敢去欧罗巴。

而现在朝廷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是传说中的金银大陆,要是打通了这条航道,去金银大陆拉一船金子回来,就可以直接养老了。于是,他们纷纷往京城赶,渴望能在这场新大陆的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5月22日,京城。

在墨子学院的招待所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园的小径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张溥、徐霞客齐聚于此。他们皆是受大同社之邀,前来与新大陆的部落首领进行交流,此刻正围坐在园中,交流着从土著那里得到的信息。

钱谦益轻抚着胡须,神色略带思索地说道:“这些部落,有血祭的习俗,他们的文字竟和殷商的甲骨文有几分相似,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是殷商的后裔呢?”

刘宗周听后,立刻摇了摇头道:“不可能,殷商距离我们虽有3000年的历史,但要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不会制造马车,连青铜器也不会制造呢?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太贬低我们的先祖了。”

徐霞客马上道:“不会制造青铜器还真怪不了他们。新大陆虽然号称有金山银山,但偏偏缺乏铜矿和铁矿。这就导致当地的土著只能使用石器,在面对那些欧罗巴人用火枪、刀剑进攻时,自然节节败退。这并非他们武力低微,实在是武器不如人啊。

而且他们崇拜的羽翼神,其形态就是应龙的样子。天下诸国大多崇拜神灵,唯有他们和我们民朝一样崇拜先祖。这种相同的模样、相同的神灵崇拜以及对先祖的尊崇,足以说明他们必定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先。”

黄道周皱了皱眉头,提出了疑问:“如果他们真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连车都不会制造?”

这一问,让徐霞客一时无言以对。

钱谦益见状,笑着开口道:“话不能这么说。西方人称呼他们为印第安人,这或许和殷商很有关系。”

钱谦益心里明白,元首把他们召集过来,就是希望能证明这些土著是华夏的后裔,这样民朝就能在法统上占据新大陆。

黄道周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元首又何必找我们这些人过来呢,自己写几篇文章证明一下不就行了。”

张溥微微一笑,说道:“此次元首可没有胡乱猜测。黄师,你也见到了那些土著的样子,他们和我们汉人几乎没有半分不像之处。要是他们穿上汉服,不说话,黄师你能分辨出他们是不是汉民吗?”

黄道周迟疑道:“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他们竟和我们汉人如此相像,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现两个相像的种族也是有可能的。”

张溥接着说道:“黄师,我们民朝进行了环球航行,一路上遇到了几十上百个国家。据将士们说,除了新大陆的人跟我们相像之外,这上百个国家里再也没有人和我们汉人一样。

西域虽然和中原相连,但西域人的长相与我们不同;大漠和中原相距不远,可蒙古人的脸型也和我们有差异;南洋人、波斯人、天竺人也都和我们汉人不一样。反而在2万里之外的新大陆,那里的人却和我们如此相似。如果我们双方不是同一个祖先,实在不符合常理。”

黄道周被说得无言以对。民朝并非像闭关锁国的大清,随着开海和对外开拓,民朝高层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知道的文明和国家也越来越多。

刘宗周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或许真如天如所说,我们以前是同一个先祖,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他们去了新大陆。”

张溥接着分析道:“车辆是由轩辕黄帝制造的,而这些土著连车都不会制造。不会制造青铜器还可以用当地没有铜矿来解释,但连车都不会制造,这说明他们离开中原的时候,轩辕黄帝还没诞生。

说不定元首猜测的是真的,他们是伏羲氏时期迁移到新大陆的,所以他们对天文学极其精通,甚至不输给我们民朝。”

钱谦益连忙点头称是:“必然是如此了!天如你去了一趟南洋,学问也变得日渐精深起来。”

几年前,张采写了信给张溥,让他找人去观察吕宋野人部落发生的变动,并把他们讨论公天下的变化想法告知张溥。

这引起了张溥的浓厚兴趣,他亲自前往吕宋,在当地待了两年多,仔细观察了十几个部落的变化。

而后,他写出了《天道论》。在书中,他以吕宋部落为范例,深入探索了吕宋部落猎头习性的原委。他认为,是岛上资源有限,难以养活太多的人口,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于是海岛上的部落就演化出了猎头的习性。这个习俗虽然残忍,但他却认为这是天道演化下,适合岛上部落的制度,还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了民朝学术的新热点。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