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宜將剩勇追穷寇
彭刚所在的莫村距离三里墟不远,只有十五里。
经过一小时零二十二分钟的行军,除了炮兵连携带有重武器,行军速度稍慢之外,其余的部队便抵达三里墟。
稍作休整,彭刚便引兵来到三里墟西北六七里地外的三里墟屏障:灵湖村和台村。
准备以灵湖村、台村为防线,接应突围回撤东乡的林启荣部。
同时阻截向荣所部的清军,为三里墟的物资转移爭取时间。
布置好防线,派出哨骑侦察。
彭刚来到台村附近的一个小土丘上,向北而望,静候楚军的到来。
大约过了四个小时,北方烟尘滚滚,传来了嘈杂的喊杀声与鼓角爭鸣声。
正所谓兵过千,没有边;兵过万,没有沿。
极目望去,只见乌泱泱一片清军对林启荣所部太平军穷追不捨,追著林启荣的三百来號人砍。
这是自太平军起事以来,第一次出现太平军被清军追著砍的情况。
不过这也不能怪林启荣,双方兵力悬殊,清军的兵力几乎是林启荣所部太平军的十几倍,看上去向荣所部清军军也並非乌合之眾。
林启荣要是不跑,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什么好丟人的。
彭刚於台村竖起他的彭字帅旗,接应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
看到彭字帅旗於南边的台村附近升起,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们很是感动。
被向荣的楚军追了一路,他们已近乎绝望,骤然看到友军来接应他们,有了生的希望,焉能不感动?
楚军追得比较紧,彭刚担心炮击误伤友军,没有让炮兵连发炮打实心弹,而是让炮兵连填充好霰弹,做好了让楚军贴脸的准备。
火銃营和一个长枪营列阵严阵以待。
左军的旗手们则挥动號旗示意林启荣所部的中军不要衝击军阵,往军阵两边跑进村。
此番接应林启荣,彭刚最担心的不是和向荣的楚军对敌,而是林启荣所部的残兵把他列好的军阵衝散冲乱。
如若军阵被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衝散,彭刚只能把作为预备队的一个长枪营直接投入战斗,以击退楚军。
好在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溃退,勉强算得上是有组织的撤退。
大部分撤回来的太平军都绕开了彭刚的军阵钻进了村子里。
只有零星几个不开眼的牌尾慌不择路,撞进左军的军阵。
庆幸的是冲阵的只有十几人,还衝不乱他的军阵。
林启荣大为光火,连气都没来得及喘便將十几名冲阵的牌尾给拿下问罪。
这一幕彭刚看在眼里,但他已无暇顾及。
向荣的楚军已经衝到距离他的军阵只有五六十步开外的地方。
向荣用兵素来篤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教条。
他现在也確实有足够的银子厚赏麾下士卒。
向荣给楚军和镇筸兵开出的太平军赏格是寻常教匪一颗首级四十两,小头目一百二十两,中等头目五百两,大头目一千两的丰厚赏格。
至於太平军的大中小头目怎么界定,向荣也不清楚,只能骑驴看唱本走著瞧。
此时莫要说向荣,就连李孟群和李殿元这两位太平军的老对手都不清楚太平军的编制官职。
向荣的重赏也確实起到了效果。
见到彭刚接应林启荣的队伍,楚军和镇筸兵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而是把左军將士们的脑袋看成白的银子,仍旧嗷嗷叫地往前冲。
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很荣幸地成为交战以来第一支能够衝到左军阵前的清军。
楚军和镇筸兵一路爭抢著追砍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脑袋领赏。
他们从二塘一直追到台村,追了整整二十多里。
此时的楚军、镇筸兵阵型早就乱了套,几乎就跟黑帮打群架似的一窝蜂往前冲。
阵势看著唬人,实际上早已失去了章法秩序。
待到楚军、镇筸兵冲至阵前三十余步处。
左军的火銃营百銃齐发!
“放!”
砰砰砰~
火銃营方阵最前排的一百九十二桿火銃几乎同时喷火,一排白烟如浪拍面。
冲在最前头的镇筸兵立时有一大片中弹倒地,有人胸膛炸开一个大洞,有人膝骨被打碎惨叫著跪倒,有人面颊被铁丸洞穿,牙齿与血沫一併喷出。
惊呼尚未传出,左军火銃营第二连的火銃手跪射接上。
第三连、第四连亦紧隨其后,一轮又一轮的交叉火力,犹如雷霆万钧,打得乌泱泱、嗷嗷叫乱冲的楚军、镇筸兵尸横遍地。
衝到四十步內的清军几乎成了人肉靶子,倒下一层又一层,泥地上鲜血和泥浆混作一团。
火銃营正打得热火朝天,炮兵连也开始发威。
炮兵连连长陈旭元喝令发炮:“点炮!”
轰——轰——轰——
十六门劈山炮接连怒吼,无数铁丸、钉子、碎石在半空中散开,撒出一片铁雨,横扫数十步內密集的清军队伍。
冲在最前方的楚军千总连同他的刀牌兵几乎被轰飞,肢体四散,血雨横溅,惊呼哀嚎混作一片。
清军衝锋队形被密集的火力骤然打乱,很快暴露出了他们本来的面目,步兵与火銃手混作一团,向前者被绊倒,向后退缩者互相挤踏。
直至向荣亲自驰马挥鞭大喊不止,引杀手队督战压阵,这才勉强止住了楚军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