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扑通”一声跪下,“先帝临终前,把陛下託付给我。只要我这条老命还在,就一定守好南中!南中不平,我绝不回成都!”
说著说著,赵云猛地挺直腰板,双目如炬,沉声道:“末將必不负陛下所託!”
刘禪走到案前,铺开黄绢,提笔写下詔书。等他盖上玉璽,他双手把詔书递给赵云,“赵老將军,拿著这个,便宜行事。大汉的南大门,就交给你了!”
...........
十数日后,送走赵云后的第一日,刘禪將前些日子学到的提炼精盐的方法整理完毕。
隨著大汉这些事情的一件件有些眉目,刘禪也从忙碌中抽出身来。
刘禪揉了揉自己一直跳动的太阳穴,总觉得自己感到一阵劳累,放下手中的奏摺后,刘禪起身活动了活动自己的身体。
也许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判断一些国家大事,渐渐的和之前的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有了天壤之別,而他自己手中的权力也慢慢的收回一些。
但对於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大汉每日蒸蒸日上,相父身体还算健康,这就够了。
他回忆著刚刚批覆的那些奏摺中,关於民情的的奏摺数量远远高於以往。
这些天,似乎从成都周围开始,蔓延到大半个益州的范围,似乎百姓们都有些怨声载道。
刘禪走到窗前,看向窗外湛蓝的天空,时不时有一只飞鸟飞过,显得十分寧静。
若是足不出户,那大汉將永远国泰民安。
刘禪收回目光,
“要不,出去走走?”
刘禪向旁边恭候的小黄门,
“走,我们去相府找丞相,今天去街上转一转,准备两身常服,不要大摇大摆的,要低调。”
不多时,刘禪一身常服,来到相府后,一眼便看见诸葛亮案头堆积如山的军机图,
一时间,刘禪觉得自己那点工作任务好像並不是什么大事了,跟相父这些比起来都是九牛一毛。
刘禪有些心疼的说道,
“相父,不要太过劳累了,咱们也该出去走走了。”
“好好看看百姓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奏摺反映的是否真实。”
诸葛亮微微一愣,羽扇轻点舆图的手微顿,他望向刘禪眼底的疲惫,终是頷首应允。
“陛下所说极是,不仅要关注这些国家大事,民生也要关注起来。”
君臣二人轻车简从,只一人带了一个隨从,先来到了城郊粮仓,这里放满了前些日子收穫的杂交水稻。
当刘禪亲自推开那厚重木门的剎那,金灿灿的稻穗映入眼帘,瞬间映得两人心情大好。
刘禪几个月来最大的成果,他亲自督造的杂交水稻,稻粒比寻常穀米大上两圈,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诸葛亮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陛下,丞相,这稻种从地中收穫出来,未曾少了一粒,全在这里了。”
见皇帝和丞相一同前来,那看管仓库的老库吏赶忙上前行礼,满脸笑容的说道。
“只是.....”
刘禪扫视对方一眼,见他犹犹豫豫的样子,
“但说无妨,朕和丞相在此,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必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