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讲解的深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逐渐清晰起来。
地面基站选址在赤道附近的无人岛,採用核聚变供能。
缆绳由数十万根纳米管束编织而成,直径仅50厘米却足以承载千吨重量。
电梯轿厢採用磁悬浮驱动,由地面雷射站无线供能,单次可运送50吨物资或1
00名乘客。
同步轨道站配备製造工厂,能够利用太空资源生產缆绳延伸段“初步估算,整个工程需要多少资金?”財务总监小心翼翼地问,声音中带著一丝颤抖。
李昊调出最后一张图表,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一阶段投入约8000亿,建设周期5-10年。但建成后,將太空运输成本从每公斤15亿降至2万左右。”他沉声说道。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8000亿,对於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然而,李昊的话却让所有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值得。”他关闭投影,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一旦建成,我们不仅解决氮-3运输问题,还將开启太空工业化时代。月星矿產、太空太阳能、轨道工厂.—这些都將成为现实。”“
会议结束后,李昊独自来到楼顶天台。
初夏的风带著香拂过面庞,他抬头望向蓝天,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条贯穿天地的银线。
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一步。
李昊的嘴角微微上扬,人类文明的跃升或许只需要这一道“天梯”。
他相信,一旦这个计划成功,人类文明將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天后,一份標著“绝密”的文件被送到郑老手中。
老人看完后,久久沉默不语。他的眼神中闪烁著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最后,他抬起头,只问了三个字:“有把握?”
“七成。”李昊坦然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最困难的是材料量產和轨道稳定性,但我们有独特的技术路线。”
郑老走到窗前,望著远处的城市轮廓,目光中带著一丝深邃。
“中枢会成立专项工作组,代號『擎天”。”他沉声说道,“你负责技术总设计,但对外宣传还是以常规探月工程为主。”
“明白。”李昊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第一批勘探队什么时候出发?”李昊问道,声音中带著一丝急切。
“下个月。”郑老转过身,眼中闪烁著罕见的激动,“娥二號將携带氦-3
探测仪,重点勘察静海和风暴洋区域。同时,我们会在蓝星联合议会提出『月球资源和平利用』倡议,爭取国际支持。”
离开中枢大楼时,李昊的手机震动起来。
他拿起手机,看到是航天局的赵总工程师发来的消息:“李总,as700型飞艇已通过测试,可承担近地轨道与地面间的物资转运任务,是否纳入『天梯”备用方案?”
李昊回覆:“好主意。太空电梯建成前,我们需要过渡方案。”
他坐进车里,再次仰望天空。
在那片蔚蓝之后,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全人类搭建一座通往星辰大海的桥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