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从字研开始
韩三平秘书廖云也来过问。
项目立项了,但也只是中影立项,还要进行备案,然后专家论证,再是进行财务审批。
而广电备案需要沈善登的版权授权。
相比于这个时代粗放的版权意识,作为重生者的沈善登,更清楚版权价值。
《督公》已经注册了全链条版权,电影、电视剧、音乐,甚至包括服装,设计的道具图飞鱼服,只要能进行注册的,都注册了。
“电影拍不好,我自己受损是小事,就是怕厂长被非议。厂长为我做的太多了,我已经受宠若惊。请廖秘告诉厂长,我沈善登先把自己的钱用起来,把一个框架搭起来,然后中影再进来。”
沈善登的回答不动声色。
“这样一来,韩总在中影内部非议会小很多。”韩三平秘书对沈善登刮目相看。
除非用公家的钱,会很大方,自己的钱,少有大方的。
如此看来,沈善登不只是嘴皮子功夫厉害,也确实能抗事,
闻言,沈善登知道对方有所误会,但没有点破,默认了。
“田秘,我要邀请一些专家作为顾问,需要借用中影的名义。”
获得许可之后。
沈善登让周奇峰去中影一趟,走一下手续。
在团队架子搭建之前,他尽量不在北影厂出没。
他从俞剑红那里,听到了一些风声。
沈善登前世在央企干过,狗屁倒灶的事见过不少。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把团队搭起来,到时候迎刃而解。
外联工作,还有其他方面的跑腿,沈善登交给了周奇峰,让这个师弟处理。
沈善登投入内容创作上。
在韩三平那里,他做了一定艺术化处理,《督公》这部戏,并不是创作《绣春刀》灵感中诞生。
一开始,沈善登想写个本子,拿去海外冲奖的。
但是他又不愿意碰现实题材,因为这样会导致他可能得了奖,但没有了未来。
所以编了一个太监皇帝的本子。
一个遭了灾的少年,进宫做了太监,因为机缘巧合最终成为皇帝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文明瑰宝,大一统制度,至刚至阳至尊的皇帝,由至柔至阴的太监担任。
绝对的猎奇,绝对的污名化。
不是现实题材难以获奖?
不用担心,奥运会开幕式会出手。
奥运开幕式是一场文化盛事,西方肯定会想办法阻击。
而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是意识形态机器,成立在冷战。
时至今日,依然带着浓郁的冷战色彩。
在事事都要讲政治的西方,题材问题只是小问题了。
而且西方掌握赢学。
没给现实题材,正说明了电影节不拘一格降人才,此为一赢;
说明了人家在既有框架之下,也能够随时应变,体现了制度的灵活性,此为二赢;
在艺术面前,冰冷的制度也要让步,此为三.
总之,赢麻了。
沈善登随便想一想就能想到三点。
同样的,有赢就有输。
《督公》进行的批判,说明东方文化存在严重问题,此为一输;《督公》被艺术殿堂给予这样的认证,应该感恩,这是二输.
如果运气好一点,西方为了把东方的传统形象和太监挂钩,说不定沈善登还能上各种西方大报的盘点测评。
这个想法是不是很大胆?
但是后来,沈善登放弃了。
实在是牺牲太大。
如果他重生九十年代,那没办法,国内电影产业凋敝,电影厂都活不下去,只能靠海外获得资源。
八十年代,国内和欧美差距大,能赚外汇,也很有诱惑。
被包养,那就别谈独立人格。
也别谈艺术,老老实实拍人家喜欢的。
如今07年,从02年院线改制到现在已经5年,国内市场逐步成熟,国内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