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去,二月初,轧钢厂已有三个车间恢復生產,工人数量增加。
傍晚,第四车间內,黄色灯光照亮角落。
人群中围绕著一台工具机,正是根据何裕柱设计改良后的成果。
由十名八级工协助,三名九级工程师操作,张为民和梅军主导,三天努力,工具机终於完成。
孙胜利及其他车间主任在一旁,神情激动。
这三天里,工人们使用何裕柱的草图后,所有疑虑都消失了。
无论是零件匹配还是机械结构重组,图纸上標註清晰,远超外国原版实用。
由於参数明確,许多工作八级工和九级工程师都能独立完成,张为民和梅军只需把控大局。
忙碌数日,今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柱子,过来!“
张为民和梅军一直在全程监督项目进程,现在工程圆满结束,他们对结果已经有了预判,於是招呼柱子过来。
何裕柱在眾人关注下,慢慢走到工具机旁。
看到柱子年轻的脸庞,大家都对他充满敬意。
这几日的工作,大家都知道,眼前的工具机图纸正是柱子亲手设计的。
轧钢厂的三位九级工程师对此体会更深。
他们和何裕柱走的路不同,以前都是师傅带徒,靠手艺吃饭,后来自学提升,最终成为九级工程师。
这种情况很普遍,也十分励志。
原著里易忠嗨当了一辈子八级工,想晋升却因文化水平受限,由此可见,即便是非科班出身,只要能迈入工程师门槛,都是有真本事的。
何裕柱检查完工具机周围环境,確认火炉处的钢化材料已备好后,按下开关。
机器启动发出巨大声响,地面隨之震颤,所有人都盯著工具机里的部件运转。
不久后,火炉的工人配合下,融化的钢材被送进衝压机。
伴隨著响声,履带上迅速出现了许多钢绳!
车间內所有人欢呼起来!
不仅是工具机恢復正常运转,更让人欣喜的是生產的效率!
短短时间,炉內的钢材已消耗不少。
速度比之前提升了至少一倍!
成功了!
孙胜利和几位车间主任立刻意识到,眼中掩饰不住兴奋!
柱子提供的新工具机图纸確实有效!
目睹这一切,何裕柱心里也鬆了一口气。
何裕柱首次在一线车间尝试图纸改造,最终成果与他的预期相差无几。
车间里,工人们兴奋地注视著改良后的衝压工具机,作为常年与工具机打交道的一线员工,他们对新设备带来的效率提升感触更深。
起初,没人想到仅凭图纸改造,就能让生產效率翻倍。
不少工人对何裕柱的看法完全转变,原本以为两位五级工程师才是重点,没想到他的设计竟如此出色。
车间內机器运转轰鸣,孙主任一行人走出车间。
他们脸上洋溢著喜悦,目光充满期待地看向何裕柱。
张为民和梅军相视一笑,知道孙主任此刻正满怀感激。
张为民率先说道:“孙主任,我们没让您失望吧?接下来的车间就按这个方案改造。”
孙主任连连点头:“那是当然,张工、梅工,有了柱子同志的设计,这次5000斤的任务一定能按时完成,甚至提前完成也不是没可能。”
原本因工具机故障而焦虑的孙主任,此刻心情轻鬆了许多。
见识过新型工具机的高效后,他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初步估算显示,使用这种工具机,月產3000斤毫无压力。
距离交期还有两个多月,即便按原计划肯定完不成,但若全厂採用柱子的设计,不仅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也完全不在话下。“张工、梅工,这次多亏你们帮忙,我们一定好好感谢!”
车间里的其他几位主任也都鬆了口气。
毕竟这次他们承担了不少责任,要是车间生產任务完不成,他们同样会受影响。
儘管问题出在工具机身上,但作为车间负责人,一旦工作受到影响,没人会考虑具体原因。
张为民和梅军笑著摇摇头。“这次得多谢柱子。
没有他的图纸,你们的生產任务恐怕很难完成。”
他们並未居功。“没错,確实是这样。”
孙胜利等人也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不是笨人,知道如此先进的图纸,就算柱子不主动提供,轧钢厂也找不到责备他的理由。
毕竟柱子是跟著两位师父来的,能帮忙修好机器已经很不错了。“柱子,食堂的李师傅可是你的师父,没承想他还有你这样的优秀弟子。”
想到李保国和何大清这些天为柱子他们送餐的情谊,再加上柱子提供的工具机图纸的重要性,孙主任立刻热情地与何裕柱攀谈起来。
何裕柱笑著点头回应孙主任:“让师父转行做机械,確实有点对不起他。”
话语间带著几分自嘲。
孙胜利等人又寒暄了几句,隨后邀请三人留下来吃饭,算是厂里的一点心意。
何裕柱和张为民都没推辞。
何裕柱正好要去食堂告诉师父何大清,自己在轧钢厂的任务已结束。
而张为民和梅军则是惦记著李保国昔日作为鸿宾楼主厨的手艺,想来尝一尝。
饭后,何裕柱和张为民、梅军两位师父,在轧钢厂安排下坐车返回了清华大学。
在厂长和副厂长外出处理公务期间,孙胜利未能將柱子等人引荐给他们。
但他多次承诺,待厂长们归来,定会安排他们接见轧钢厂的大恩人。
若仅是一般帮助,孙胜利不会如此热忱。
实则,何裕柱提供的图纸效果显著,使轧钢厂的生產效率翻倍,且在衝压工具机上摆脱了对外国设备的依赖。
如今,凭藉详细標註的图纸,未来的维修工作无需再聘请昂贵且效率低下的外国专家。
即便何裕柱无意於此,面对孙主任等人的热情,也只能口头答应,心想若日后真的被邀请,便去一趟,毕竟认识厂领导或许对今后的生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