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知否》剧组已是一片忙碌的声响。
周吔坐在片场角落一个小马扎上,膝盖上摊开著她的剧组生存宝典,那本已经有点磨损的笔记本。
她正借著开工前的寧静,梳理著过去几天密密麻麻的记录,试图从那些看似零碎的观察里,提炼出属於製片人这个角色的“道”与“术”。
任雨萌打著哈欠凑过来,手里捧著杯热豆浆:“小吔,又在研究你的武林秘籍啊?”
周吔头也没抬,笔尖点著其中一页:“喏,你看这里。周四那天,群演状態不好,副导演吼破嗓子也没用。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是我管,直接扣钱或者换人?
简单粗暴,但好像哪里不对。”
她翻到下一页,“结果吴製片就轻飘飘让小李哥去找了群头老张,许了个中午加肉菜的条件,下午有特写镜头的优先权。
效果立竿见影!萌萌,你说这是不是就叫四两拨千斤?”
任雨萌吸溜著豆浆,眨眨眼:“嗯…听著像是收买人心?不过管用就行!比吼来吼去强多了。
要是陈哥或者沈老师的话,估计会算算加肉菜的成本和耽误拍摄的成本哪个高?然后选个最划算的?”
“对,就是成本意识!”
周吔眼睛一亮,在笔记本空白处补充【群演管理:成本权衡(小激励 vs时间损失)+善用中间人(群头威信)=高效低成本维稳。
沈式思维:数据化成本对比,追求最优解。吴解法:经验化快速决策,效果导向】
她又翻到另一页,指给任雨萌看:“还有这个,周五下午外景差点黄了那事儿。
管委会临时压缩时间扩大清场范围,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想完了完了。
要是沈砚,肯定在签合同前就让外联把所有潜在风险点都排查一遍,备选方案精確到小时和米吧?”
“结果呢?”任雨萌好奇地问。
“结果吴製片眼皮都没眨一下,直接问西市街空著吗?得到肯定答覆后,立马下令转场,那叫一个雷厉风行!”
周吔模仿著吴启明果断挥手的样子,“然后一个电话打给管事儿的老陈,抱怨两句给个台阶,再约个饭局,关係一点没伤著。这临场反应和话术,绝了!”
她在外联协调栏总结【核心:备选方案是命脉!(沈砚重前期预防性数据排查,吴启明重经验性快速响应+关係维护)。关键:决策快、执行快、善后软硬兼施。】
任雨萌听得津津有味:“哇,吴製片这老江湖的名號真不是白叫的!
小吔,你学这些,以后是想当大製片人管我们吗?”
她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去你的!”周吔笑著推了她一下,
“我学这些,首先是觉得有用,能看懂剧组是怎么运转的。其次嘛…”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不远处正在试戏服的赵丽影,
“你看赵老师演戏,灯光、摄影、道具…所有部门都在为她服务,但又需要她精准地配合。
製片人就是那个让所有环节都围绕著戏这个核心顺畅转起来的人。
学製片也是想更懂戏,更懂怎么在好的环境里当一个好演员。”
这是她这几天观察灯光配合表演、道具细节烘托氛围后,最深的感触。
“有道理!”任雨萌点头,
两人正说笑著,吴启明背著手溜达过来。
看到周吔摊开的笔记本,饶有兴趣地瞥了一眼:“哟,小周同学,笔记做得挺细啊?总结出什么门道了?”
周吔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大方地指著刚才討论的外联协调部分:“吴製片,我就是瞎琢磨。
像周五转场西市街,您怎么就能那么快確定它可用而且合適?是之前就踩过点吗?”
吴启明讚许地点点头:“不错,问到点子上了。外联製片不是只谈下一个场地就完事的。
一个合格的製片,尤其是负责外联的,心里必须装著地图和时间表。”
他拉过一个小板凳坐下,开始给两个姑娘开小灶。
“地图,就是整个影视城甚至周边,所有可能用得上的场景,它们的布局、优缺点、管理方是谁、协调难度如何,都要门儿清。
时间表,就是这些场地每天的占用情况,谁在用,用到几点,有没有空档期。这些信息要实时更新,脑子里要有本帐。”
“周五那情况,老陈那边一有变,小王(外联製片)脑子里立刻就能跳出几个备选,西市街是最优解,
因为它空著,布局相似度最高,转场距离最短,管理方我们也熟。这些信息,都是平时积累的。临时抱佛脚的话黄菜都凉了!”
周吔听得连连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外联製片的活地图与时间帐:日常积累>临时应对!】
她心里默默对比:沈砚会要求这些信息全部数位化、系统化,甚至可能做个实时动態资料库…
但吴製片这种靠人脑和经验编织的活地图,在特定环境下,反应可能会更快?
吴启明看著周吔认真的样子,又补充道:“还有一点,你们演员出身的更要记住。製片人眼里不能光有事,更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