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玉牒核弊,丹扆筹榷
泰昌元年十一月初十。
在皇帝的催促下,各地皇庄的帐册,终於是送到东暖阁来,直呈御前了。
然而,皇帝看到上面的数字,脸上却丝毫没有喜色,反而是阴沉沉的,就似要下瓢泼大雨的阴天一般,难看极了。
魏朝在接过这些帐册的时候,便知道事情要糟了,此刻儘量的缩著脖子,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
他身形肥硕,在东暖阁中要藏起来,还真有些难度。
朱由校警向魏朝,说道:“顺天府皇庄年收银8万两,米麦12万石,比之万历三十七年,足足少了三成!保定府皇庄,田產量较万历三十五年骤降四成。河间府皇庄禽畜栏数较旧册减半。济南府皇庄田5万亩,盐场“损耗”三成。应天府皇庄“水患冲毁良田”,上报减產五成...”
皇帝就似报菜名一般,只是越说到最后,话语之中的杀气,便也就愈发浓厚。
“呵呵。”
朱由校冷哼一声,问道:“魏大鐺,是朕杀的人还不够多吗?”
扑通~
陛下龙顏大怒,魏朝嚇得跪伏在地,赶忙说道:“是下面那些奴才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陛下派人问罪抓拿即可,莫要气坏了身子。”
如果说是北京城的太监,早早的都知晓了他的手段,他的酷烈。
很多事情都不敢去犯,
便是魏忠贤,在朱由校面前,也只有摇尾乞怜的份,做什么事情,都不敢欺瞒。
然而.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正如皇权难下县一般,离紫禁城越远,皇帝对地方的掌控程度也越低。
那些皇庄太监,莫不是以为,他还是泰昌皇帝?
欺天了!
敢拿朕的钱!
朱由校满眼皆是要杀人的冷光。
“让锦衣卫与东厂的人去查!查个清清楚楚才行!”
“告诉那些囊虫,若是不將十年贪墨亏空补上,一旦被锦衣卫、东厂的人查出有贪污、欺君的罪证,朕当效太祖制贪官剥皮囊草之刑!”
魏朝当即说道:“奴婢这便去通知锦衣卫与东厂的人。”
朱由校点了点头,此刻的心思,却是飘向了其他地方。
皇庄的收益,说实话,並不算多。
能贪墨的,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
朱由校主要是要为清丈皇庄做准备,然后以皇庄的土地,养他招募兵卒的家眷,做到一支军队,完全能够忠诚於他。
这对朱由校来说,是掌军权的关键。
而由皇庄这件事,朱由校想到的东西更多。
宦官之中,有一类人,对於国家的影响,远超过了皇庄。
那就是矿税太监!
自万历二十四年起,神宗皇帝派遣大量宦官担任矿监、税使,至万历末年形成全国21
处常设矿税点。
万历四十八年,在外的矿监税使有二十三人。
泰昌帝即位后,立即下詔『罢天下矿税”,但实际执行因皇帝早崩而延迟。
朱由校登基之后,说要罢天下矿税,然而一直都没有行动。
如今在外的矿监税使,还有十九人。
这些个太监,代表皇帝前去敛財,不少人却与地方勾结,贪墨了大量的矿產税收,並且还激得许多次民变。
警如湖广矿监陈奉,在万历二十九年因强征矿税引发武昌民变,被民眾焚毁税署,但未被惩处,泰昌元年仍在任。
云南矿监杨荣虐杀反抗矿工,泰昌元年被云南巡抚沈弹劾,但未及处理即因皇帝驾崩搁置。
並且,有些矿税太监已经有些生根了。
对於皇帝的詔命,似乎都有阳奉阴违的意思。
泰昌帝詔书其实已经下到地方了,但实际仅召回4名太监(山东陈增、陕西赵钦等),其余因地方利益勾结拖延未行。
有皇庄这些太监的前车之鑑,朱由校觉得,那些矿税太监,好不到哪去。
甚至更差。
不能他们在外面干坏事,黑锅要他这个皇帝背,好处他又拿不到。
这种事情,他朱由校是绝对不乾的。
待王承恩他们抄完八大普商的家,便要准备去接替那些矿监税使了。
盐税不收起来,国家当能兴盛?
辽东的乱局,难道真一直指望著抄家来抵?
抄家也是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