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贵逐渐替代『老钱”,朱由校能抄家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总不能.
自己抄自己的人吧?
“在外的矿监税使,有多少人和你联络的?”
如今的魏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那些太监的老祖宗。
朱由校不信那些人会不送点好处给魏朝。
皇帝盛怒在前,又提到了矿监税使,魏朝有些我慌乱,当即说道:“有些人,还是有些联繫的。”
朱由校缓缓问道:“你对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魏朝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身子伏得更低了,声音带著几分惶恐与谨慎:“回皇爷的话,奴婢...奴婢对那些矿监税使实在不太熟悉。他们大多是前朝的老人了,平日里连个孝敬的摺子都少有递上来。就是...就是跟被抄家的前司礼监掌印王安,听说也是不甚相熟的.::”
他说到此处悄悄抬眼,警见皇帝阴沉的脸色,又急忙补充道:“这些人在外头作威作福惯了,怕是连紫禁城里的规矩都忘乾净了。奴婢这就派人去查,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朱由校眉头微皱,再问道:“他们敢不给你孝敬?”
你这个司礼监大太监,未免也將自己摘得太乾净了一些。
魏朝不敢欺瞒皇帝,赶忙解释道:“他们送信会送来孝敬银两,但那孝敬银还没送到京城来。”
运送贿银也是需要时间的。
朱由校轻警了魏朝一眼,换了个舒服的坐姿,问道:“你们是如何分成的?”
魏朝嚇得连连磕头,当即说道:“奴婢不敢贪墨,他们若是送来孝敬银,奴婢也是会奏明陛下,送入內帑,不敢私藏。”
皇帝摆了摆手。
“水至清则无鱼,你们若是实心为朕办事,收点好处,朕並不会怪罪。”
对於手底下的人,该严的地方要严,但该松的地方,那就是要松一点的。
魏朝闻言,悬著的心放下了一半,犹豫片刻,缓缓將在外的矿监税使给的孝敬说出来:
魏朝伏在地上,额头贴著冰凉的青砖,声音发颤:“回皇爷的话,那些矿监税使..:
按例是三七分帐。比如湖广的陈奉,去年送来三万两,说是矿税盈余...其实奴婢心里明白,这怕是连一成都不到。”
他偷眼瞧了瞧皇帝神色,又急忙补充:“司礼监收到银子后,照老规矩是『三三制”:三成留作公用,三成分给各监秉笔、隨堂,剩下四成..:”
说到这里突然卡住,手指不自觉地住衣摆,
朱由校冷笑一声,屈指敲著御案:“怎么?剩下四成被你们几个掌印私吞了?”
“奴婢不敢!”魏朝猛地直起身子,又慌忙趴下。
“那四成...三成要打点文书房、御马监这些衙门,最后一成...才...”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才由掌印太监们...略分润些...”
皇帝突然俯身,嚇得魏朝一哆嗦。只听朱由校阴测测地问:“这么说,朕的银子经过你们的手,倒要先被刮去七成?”
魏朝急得连连摆手:“皇爷明鑑!那些都是前朝的陋规.:.自从您登基,奴婢们早就不敢..”
他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本蓝皮册子高举过头。
“这是泰昌元年以来所有孝敬银的登记册,分毫未动都存在內承运库偏殿里!”
魏朝的话半真半假。
朱由校並不会全信了。
实际上,他是收的最多的,在他的话里面,反倒是收得最少的那个了。
在他面前还不说真话..:
这个魏朝,不知道是聪明还是蠢。
就朱由校了解的来说,矿监上任前需向司礼监缴纳“拜见银”,通常为预估年收益的五分之一。
泰昌元年虽下詔撤矿税,但地方太监为保职位,反而加紧搜刮行贿。
实际上,送出的孝敬银,只会更多。
孝敬確实有分帐制,但不是三三制。
司礼监掌印『分例银”占总收益的三分之一。
秉笔太监的『笔墨费”占总收益的十分之一。
隨堂太监的茶果银”占总收益的二十分之一。
如果说一地的收益有十万两,那么,其中三万两都是要给到魏朝的,而上报的税银,
得是他们分完之后的。
要么说抄家王安能得这么多钱財呢?
像司礼监掌印这个位置,每年的收入,是以百万两来计的。
除了皇帝之外,还有比这个位置工资更高的职务吗?
不过对於魏朝的隱瞒,朱由校並不计较。
还是那一句话:猪,要养肥了再杀!
他现在的精力,要放在收兵权上面,待英国公开拔,他准备多日的手段,就可以用在京营上了!
ps:心累,稍作描写就要审核,起点审核机制真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