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沉吟片刻,上前说道:“抄家八大晋商,以及与京营有牵扯的大臣名单,皆在此册之中,还请皇爷鉴纳!”
魏朝接过魏忠贤手上的小册,送至御前,朱由校看了上面的名单,让他眉头微皱。
又是些在士林中有威望的文官。
“皇爷,可要收拾他们?”
这些文臣,在士林之中威望极大,要收拾,恐怕会引起很大的舆论压力。
造谣一张嘴,闢谣跑断腿。
这些文人可没有君子般的气节,搬弄是非起来,那更是一把好手。
整顿京营跟他们的事情一道过来,恐怕会让他焦头烂额。
但是不收拾.:
岂非默认让这些文官插手京营之事?
近些日子来,朱由校也收到过许多奏疏,都是请文官前去协理募兵,一如京营故事,
想要將西山锐健营与丰臺大营的天子亲军收归兵部掌管。
他直接將此等奏疏驳回,表达了他这个皇帝的意见。
文官想要掌天子亲军?
绝对不可能!
但被他驳回许多奏疏之后,文官集团依旧没有放弃军权。
上奏一直没有停过。
既然你们无视朕的態度,那朕便让你们好好重视重视!
对他们伸出过长的手,该斩断的时候,就得斩断!
知道痛了,才会知道错了。
有时候不打服他们,光凭嘴是没用了。
尤其是这些读书人腐儒。
想明白此中关节之后,朱由校问道:“皇城之中,有几处印刷坊?”
皇帝突然问出这个问题,让魏忠贤一愣,一时之间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么。
他思索片刻,找不到答案之后,只好如实回答道:“启奏陛下,司礼监便有经厂,在皇城东北角。”
朱由校闻言,眼晴一亮,再问道:“是用什么方法印刷的?一日能印多少份数?”
难道陛下不爱木工,喜好印刷了?
东暖阁中,眾人表情也很是奇怪。
都不知道皇帝问此事作甚。
魏忠贤心中虽然也很疑惑,但还是老实回答道:“经厂主要印刷宫廷历书、佛经,刊印皇帝詔书、科举考题之用,有三种技术:
其一,整版雕印,选用梨木、枣木刻版,一版一页,可反覆印刷数千次,主要印刷历书、詔书、佛经。
其二,铜活字印刷,主要用於紧急文书、少量典籍印刷,但成本较高。
其三,套色印刷,主要用於皇家画谱、佛经插图印刷。”
魏忠贤对於印刷厂看来是有过了解的。
他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於印刷速度,每版日印量500~800页,司礼监经厂有刻工200余人,分班轮作,可同时运作版数20~30版。”
这效率,不太行。
朱由校眉头微皱,再问道:“用活字印刷术,每日换版,可印刷十万份否?”
魏忠贤摇了摇头,迟疑的问道:“陛下的每日换版,是何意思?”
朱由校缓缓的將自己的意图说出来。
“朕整顿京营,杀贪官,得要让天下人知晓,否则,有些文人搬弄是非,將黑的说成白的,將白的说成黑的,便是有好的政策,也给他们的低毁了,朕,要每日印出一份日报,上面的內容,每日变化,锄奸、杀贪,安民、赏功...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朕做的事情。”
也不知从何时起,谈论国政、击时务成了一种风气,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倘若没有掺杂利益,就是单纯的谈论或击,这並非不能容忍的事情,毕竟一些事实就摆在那里,
想治理好天下,就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可惜大多数的谈论国政、击时务都掺杂著利益,夹带有私心,高举所谓公心大义的旗帜,以谋求自身想谋之实,任何事情只要牵扯到了人,就会变得无比复杂,溯本求源下就是利益使然所致。
东林党的那些人,不出什么好屁来。
对於朱由校来说,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就会被別人占领。
普通老百姓的能量虽然不大,但若是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基层的很多事情,会容易推进不少。
况且,日报针对的对象,还是那些会认字的人。
这部分人,是大明的舆论主体。
得到这些人的支持,那文官便摆弄不了舆论了。
魏忠贤闻言,彻底愣住了。
他马上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要杀那些与晋商勾结、插手京营的文臣!
但在杀之前,要让天下人,最起码是京师的百姓知晓,为何杀他们。
不是皇帝冤枉这些人。
而是他们该死!
他们罪有应得!
如此,舆论便站在皇帝这边。
高明!
陛下这一招,当真是高明!
“陛下的这一招,老奴佩服得五体投地!”魏忠贤发自內心的称讚。
咱们得陛下,当真是时常有出乎意料的好主意。
让人思之不禁拍手称快!
朱由校脸上没有任何自得之色,而是问道:“朕只问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皇明日报一日刊印十万份?甚至更多?”
魏忠贤眼神闪烁,说道:“单靠司礼监经厂,恐怕远远不够,但若是加上京师的其他印刷坊,应该勉强够用。”
“好!”
朱由校当即拍掌,说道:“找个能说会写的,將这些个罪臣的罪孽写出来,朕要刊印呈於天下!”
跟朕玩舆论?
看朕的皇明日报,掀动这天下的舆情罢!
ps :
日日万更,绞尽脑汁想情节,然订阅涨速如龟爬,月票空空无人投。
眾爱卿还不速速將月票投来,狠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