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皇明 > 第140章 金汤销骨,黍离埋鉤

第140章 金汤销骨,黍离埋鉤

第140章 金汤销骨,黍离埋鉤

介休县的驛馆很是简陋。

本容不下王承恩带来的锦衣卫校尉、东厂番役、以及户部兵部的官员。

但方法总比困难多。

王承恩占用了驛馆周围的屋舍,让驛馆的驛卒驛吏暂时去別的地方居住,这才容纳了此行的隨行人员。

同时,王承恩也谨防外人探查驛馆中情报,

在驛站之外,他安排了三组锦衣卫巡视,十二个时辰不间断。

无他的命令,閒杂人等不准进入驛馆。

此刻。

驛馆大堂灯火昏黄。

王承恩端坐在主位之上,几个机灵的太监上前来伺候,倒上薑汤。

一碗薑汤喝下去,王承恩有些沉重的脑袋又变得轻灵起来了。

在云雨轩,他虽然是装醉的,但毕竟酒还是一杯一杯的喝了下去。

还好他酒量尚可,若是酒量不好的,喝那一坛酒,估计是真的要躺著回来了。

“散出去的夜不收,回来了没有?”

朱由校登基之后,一直在扩招锦衣卫编外人员,虽然主要的人员散在北直隶,但还是有些人员安排在山西、陕西这些地方的。

尤其,查抄晋商,本就是朱由校登基之前便想好要干的事情了。

在八大晋商各家祖地,魏忠贤都提前买通了许多人,作为锦衣卫的眼线。

王承恩到此地,自然是要接收这些情报了。

“稟公公,散出去了二十多个,已经回来了半数。”

中年太监点了点头,说道:“让他们过来,咱家有话要问他们。”

“奴婢遵命!”

很快,出外的夜不收便趋步进入堂中。

他们並非是穿著东厂、锦衣卫的袍服,而是身穿当地服饰,有些人乾脆就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介休百姓,只不过被锦衣卫发展为编外人员。

薑汤喝完,又有服侍的太监端来醒酒热茶。

王承恩端起茶盏,小饮一口,问道:“你们出去调查了好些日子了,咱家问你们,晋商范永斗,是真死,还是假死?”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目露寒光,对於范永斗的突然暴死,他十分有十二分的不信。

一个本地的锦衣卫探子上前说道:“稟公公,范永斗確实在一个月前,便没有人见过了。”

“没有人见过,不代表死了。”

王承恩將手上的茶盏放下去,再问道:“范永斗何时下葬的,又葬在何处?”

“回公公的话,范永斗在半个月前下葬的,下葬之地,就在县城西面,范家祖坟那一块。”

王承恩眼神闪烁,问道:“证明范永斗真死还是假死,只需要將他的尸体挖出来即可,虽然过去了半个月,但尸体应该还可以辨別清楚。”

这个探子赶忙说道:“恐怕要让公公失望了,范永斗是火葬的。”

范永斗的坟,他们已经挖过了。

只看到骨灰,没看到户体。

火葬?

王承恩笑一声,说道:“身体髮肤,受之父母,火葬那是贫者无力购置墓地时,不得已才会选择的方式,范家连这点钱財都没有?”

探子赶忙回话,说道:“听闻是范永斗害了病,必得火葬。”

“当真是巧了。”

先是暴死,再是害病火葬,这化成灰了,谁还认得出这骨灰是谁的?

但这么多巧合,也是让王承恩心中更加怀疑:范永斗没死!

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承恩再看向其他人,问道:“范家的田產、商铺、货栈的资產,还有他们埋银子的地方,都查清楚了没有?”

诺大个介休范氏的祖地,只能抄出十万两?

王承恩不信!

又一个探子上前,说道:“回公公的话,小人前去仔细调查过了,范家的土地有数千顷之多,

商铺、货栈更是密布汾州府,原本不止我们抄家所得这些產业,不过...”

“不过什么?”

掩藏在暗处的,似乎是要浮出水面了。

这个东厂探子继续说道:“不过在一个月前,范家便將这些土地卖出去了。”

卖出去了?

卖得真及时啊!

王承恩冷笑,他隱隱抓住事情的关键了。

“都卖给谁了?”

“介休县的知县王孕长、汾州府的知府刘遵宪,还有大同、太原镇的边將。”

“低价卖出?”

户部官员此刻站了出来,说道:“红契之上的土地价格,与行情价没有多少分別。”

《大明律》规定土地交易必须签订『红契”(官方契约)。

买卖双方需向州县衙门申报交易价格。

因为买卖土地是要收税的。

洪武年间定『三十税一』,实际执行多有浮动。

红契的数字无恙,看似好像没问题。

但王承恩不是雏儿,知道地方的猫腻。

“所卖之地,多上等田,还是下等田?”

明代田赋按土地等级徵收,不同等级的土地价格不一样。

將上等田偽报为下等田,其实就算是另类的降低交易价格。

户部官员如实回答:“红契上多为下等田。”

“呵!”

王承恩冷笑一声,说道:“看来范家提前贿赂了办事的人了,难怪王孕长与刘遵宪如此为他们说话,是收了好处了,而且,这种好处,恐怕不止是上等田当下等田卖。”

上等田按下等田的价格卖,这只是降低卖价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

还有一种手段,是黑白契並行,

实际交易用“白契”(私契),另立低价『红契”报税嘉靖《崑山县誌》揭露:“民间实价十两,税契止报二三。”

不过,在介休县这里,恐怕是反过来的。

白契价更低,红契价更高,为的就是贿赂汾州知府、介休知县,以及大同镇、太原镇的利益相关者!

“汾州知府刘遵宪和介休知县王孕长除了买范家的田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罪证?”

这个时候,户部官员上前回稟道:“河东盐运使司报告显示,汾州府存在“盐引虚派“问题,

涉及盐引3,000余引。”

盐引三千余引,约合白银一万八千两,这不是个小数目。

“还有一些事情!”

早就在介休的锦衣卫探子回稟道:“今年九月,范家纵奴打死佃户案,刘遵宪批“从宽处置“,仅赔银10两,这是司法舞弊。”

“冰敬今岁,范家给了汾州知府刘遵宪两千两,给了介休知县王孕长五百两。”

“刘、王二人子女多与晋商联姻,如王孕长侄女嫁范永斗堂弟,形成政治同盟。”

“介休县给范氏商队路引二十张,內注『农具』实为铁锅三百口。”

“介休县诡寄田亩达1200顷,其中800顷与范家有关,导致年亏空税粮2400石。”

山西不在天子脚下,这些当地的父母官,跟土皇帝没有什么区別。

因此胆子也极大。

像是在京城,如果谁敢明目张胆犯罪,早就下詔狱了。

然而这些人,便是贿赂,都敢光明正大,

王承恩派番子出外找寻罪证,才半个月不到,搜集到范家与汾州知府、介休知县的醃事便一大堆,可称竹难书。

哎~

王承恩长嘆一口气。

不出来不知道,一出来看嚇一跳。

大明朝是烂到根子里面去了。

王承恩面露杀气!

这些人必须要处理!

不过。

处理这些人的时候,他还要预防出现民变,兵变。

毕竟,就他现在得到的这些信息,山西的官商勾结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

他要翻脸,还得防止汾州知府、介休知县他们狗急跳墙。

甚至,还要防备大同、太原边镇那些收了范家好处的边將下黑手。

沉思许久,王承恩一脸凝重的看向眾人,问道:“汾州府中,有多少可用兵卒?可有人蓄养私兵?”

帐面上,汾州府下辖的兵卒主要有一千到两千人不等。

其中卫所兵约一千人(属山西都指挥使司体系)。

巡检司弓兵约三百人(分驻各要道关卡)。

府衙捕快约八十人(负责治安缉盗)。

除了这些常规的军事力量之外,汾州府还有特殊军事力量。

盐运司护卫有100-150人(护卫河东盐池),

驛递兵卒有30-50人(保障官道畅通)。

至於介休知县的直属武装,就只有县衙壮班大概五十人。

当然,明面上是这么多人,实际上就不知道了。

有知晓其中情报的探子上前说道:“启稟公公,范家在介休有堡寨乡兵两百多人,而这一个月来,汾州府与介休县皆是因河东盐池盐丁暴动,临时徵用了民壮五百人。”

如今的大明其实就是一个火药桶。

小规模的民变不断。

山西同样如此。

盐丁、流民、破產农民、军户、匠户、船户等专业群体因不堪压迫,时常闹事暴动。

且白莲教系多活跃於汾州、平阳等晋南之地。

隨时准备给你来个大的。

范氏如果没有堡寨乡兵,根本守不住自家的產业,而汾州府如果不徵用民壮,也很难镇压暴动。

听了探子的话,王承恩心中更加沉重了。

他继续问道:“山西都司、按察使司的人,有没有与范氏勾连?”

探子回答道:“范氏每年都有向山西都司、按察使司送孝敬。”

山西都司、按察使司掌管山西部分兵力。

卫所兵归山西都司管辖,巡检司弓兵受山西按察使司管辖。

如果这两个也不乾净的话。

那么,他此番抄家范氏,要应对的力量,恐怕有三千人以上。

这还仅是汾州府,如果將大同镇、太原镇的边军算进去,那就更不得了了。

好在,他也並非是没有准备。

“浙兵与川兵到何处了?”

没错。

朱由校早就知道要抄家晋商,就不能只靠当地的兵卒。

而是要靠外军!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 我真无意把她们养成BOSS啊! 三国:满级魅魔,你去酒肆演讲?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 离谱!觉醒雄芯后,吊打漫威宇宙 拾叶小洛的第1本书 我,代驾主播,大姐上车就下播! 我的老婆是天后 穿越者不死于遗忘 一百年前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