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即将破产的西山工坊?
仅仅过了半个月,这京城内的藕煤价格便大变样了。
在棋盘街寻了好几处摊子,杨天成还没有寻到有货的。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面上习惯性带着口罩,一边四处寻觅藕煤摊子,一边脑袋里头思绪渐起。
自从老爹杨济时担任了“仁民太医协会”的副会长后,便很少着家了。
不时要组织医馆内医师,对某个疑难杂症进行会诊。
便是要教导新来的民间大夫,让他们更好接受“现代医学”的理论。
这“杨家医馆”便交到了杨天成的手里。
至于杨家医馆,早就挂上了仁民医馆发放的营业执照。
按照医馆里头的术语,这杨家医馆要叫做“基层医馆”,属于坊市内为普通百姓提供基础医疗的“一级医馆”,往上还有具有一定能力的“二级医馆”,最为顶级的“三级医馆”。
这三级医馆里头,甚至还分出了“特等、甲等、乙等和丙等”。
这复杂的等级体系,杨天成不太懂,他甚至觉得大明朝没有那么多医馆,分出这么多等级,显得十分没有必要。
不过,杨天成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相反他打心底认为,这张同知所作的事情,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眼下最为棘手的事情,还是去哪里买到这“藕煤”。
自藕煤出世以来,几乎所有医馆煎药都用上了这燃料。
比起木炭来,它要便宜上太多。
比起普通煤块,它又要耐烧,甚至质量好些的,还能够做到无烟气。
你若是再买个西山产的专用炉子,搭配上藕煤,更加是事半功倍。
可就是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近来价格越来越高,且甚至是有价无市了?
难道西山工坊真的出了问题?
杨天成心里头犯嘀咕,已然径直走到了个摊位。
这煤炭摊主乃是他的熟人,经常去杨家医馆看病。
杨天成打量着摊子内外,他压低声音,朝着那摊子内的老妇人询问说道。
“齐大娘,可给晚生留了那十斤藕煤?”
一见到是杨天成来,这齐大娘脸上立马露出惊喜,可一听他这话,脸上转而又有些苦涩。
她用手在面前的围裙擦了擦,这才说道。
“原来是杨家医馆的杨大夫,你可算是来了,你要是再来晚一点,老身可是捂不住这十斤藕煤了。”
说话间,她犹如做贼一般,从摊子底下提出一大打藕煤来,小心翼翼地递给杨天成。
“捂不住?”杨天成十分惊讶的模样。“这藕煤竟如此紧俏?”
“可不是嘛~”
齐大娘叹了一口气说道。
“近来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想要去城外买到藕煤,那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按照人头来算,每人一次可以买上个一百斤,即便是如此,去晚了也是买不到的。”
自从山西工坊成立以来,便有许多百姓干起了倒卖的营生。
这藕煤品质优秀,自西山工坊运到京师,竟才卖个二十文的低价。
稍微有些头脑的百姓,便会推着推车,亦或是自己的载具,早早抵达城门外,等待煤车的到来。
从西山工坊处以二十文购买藕煤,转手卖到京城内,便可以卖到三十文的价格。
这其中的赚头,引得无数百姓趋之若鹜。
可想要赚到这份银子,倒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牛车、马车成本高昂,人力运输又需要个把子力气。
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赶在城门开启后,立马去郊外寻到运煤队伍,晚了怕便被人抢购一空了。
这齐大娘为杨天成解释说道。
“近来藕煤价格越来越高,寻常人都舍不得用咧,大家伙都捂着不愿意卖出去,说靠着这藕煤能够钱生钱嘞~”
“钱生钱?”
杨天成本能感觉到不对劲。
这不就是囤货居奇的手段么?
他不免询问说道:“大娘,你可知这藕煤为何越来越贵?西山工坊可从未涨价,这藕煤也一直往京城里送。”
“这老身便是不知了。”
齐大娘脸上有些愁容。
“往日里藕煤价格不高,老身与家中老汉还能够买到一些,在京城里头卖出,也能赚到不少银子。
可现在藕煤价格越高,城外等着买藕煤之人,就像是恶狼一般,老身如何能够抢得?”
“这”杨天成紧紧皱眉,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却听齐大娘继续说道:“杨大夫,今后老身怕是不卖这藕煤了,京城里头外地煤块已经降到了十文钱一斤,想来还能有些赚头”
与齐大娘告了别,杨天成便四处去煤摊里头打探,却发现一个极为奇怪的问题。
这藕煤的价格已然被炒到八十文一斤了。
可京城内大小煤摊,却基本上买不到十斤以上的藕煤,几乎每个摊点都缺货。
根据杨天成的了解,这西山藕煤乃是限购的,与仁民医馆一般,百姓们以户碟、路引等证明身份之物购买。
每人限制购买一百斤。
可就算是如此,煤车还未入城,便会被抢购一空。
藕煤价格越来越高,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藕煤却越来越少。
将藕煤奉为圭臬的百姓们,也不得不用脚投票,改用回那煤块来。
毕竟煤块价格,也已然降到了十几文,比之从前也算是有所优惠了。
与此同时,不少人心里头也在犯嘀咕了。
这张士元雷声大雨点小,难道那西山工坊,果真是难以为继了?
一路上,杨天成听到了不少流言蜚语。
“听说西山煤矿动了咱们大明朝的龙脉?”
“不可胡言!”
“若不是如此,我大明朝这些年来,怎会江河日下?”
“如今再被那张家公子大兴土木,啧啧啧~往后的日子~难咯~”
杨天成紧紧皱起眉头,听起来很是不舒服,他加快步朝着自家医馆走去。
将这得来不易的十斤藕煤放下,他心中有些忐忑,怎么也坐不住。
如今杨家已然跟张允修绑定了,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西山工坊若是出了问题.
念及于此,他便动身朝着仁民第一医馆而去,想要寻老爹杨济时问个究竟。
可入了医馆后堂,没有寻到老爹,也没有看到叱咤风云的张士元,却见到了个急得上蹿下跳的锦衣卫官员。
“该死~该死~”
张简修急成了个猴子,在大堂内来回踱步,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犯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