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张居正误入西山“世外桃源”
“这些日子以来,每日几乎都有大臣上奏弹劾,说是西山虐待流民,以流民为刍狗,张士元所铸就西山之繁荣,恰恰是以流民之血汗为基。”
此去西山路途遥远。
坐在颠簸的马车上,张居正不免朝着申时行询问说道。
“汝默如何看待这番言论?”
申时行手里拿着一本《盐铁论》,却也不知看进去没有。
他抬起头来,习惯性地作答说道。
“恩府只见弹劾奏疏犹如雪片,却不见唱诵之奏疏,也如雨后春笋一般。
甚至有勋贵大臣,要朝堂着力推行西山模式,今后之盐铁矿产,皆是照此例而行。”
“何故?”
奏对可算是涉及到申时行的长处,他想了想言简意赅地回答说道。
“无非是利字当头,反对之人往往被西山触及利益,西山招工待遇丰厚,连带着京城内商贾士绅也不敢太过苛责做工之人。
支持之人往往皆在西山有些干股,西山使得他们赚取银子,自然是大力支持.”
申时行脸上有些尴尬,因为他自个也在西山投了些银子,说实话心里头也希望西山能够蒸蒸日上。
面子有了,救助了数万失去生计的流民,甚至还在源源不断的接纳当中。
里子也有了,西山所带来的银子收入,那可是实打实的。
“合天下可合之力,造滔滔大势。”张居正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这逆子倒是言行合一,却让不少人越发支持他这荒唐之举。”
张居正开始越发明白,什么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道理。
从前他推行新政,总是至刚至猛,想要以雷霆手段,将大明救之于水火,给小民一个喘息的机会。
可到头来,非但士绅官员反对,便连一些官员也反对。
然而,西山工坊这般,世人一看便是离经叛道之举,即便是有所助力,却依旧能够着力推行。
无非是符合了另外一批人的利益,张允修或是坑蒙拐骗或是强迫,将一批又一批人,拉上了他的战车。
这些人一开始强烈反抗,可到了后来竟自我享受起来,以至于到了,张允修不坑他们,就浑身不舒服的程度。
实在是有些.
张居正呼出一口气说道:“此番去西山,我等不急着寻那逆子,去工坊里头瞧瞧,他到底能闹出什么名堂。”
申时行颔首说道:“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若真想要穷究至理,非得亲身实践不可。”
张居正有些惊讶:“汝默却越发信了张士元那小子之理,此怕是万历新报对于阳明心学之解读?”
申时行抬眼:“恩府却也不是如此?”
张居正莞尔。
上次来访西山,已然过了月余。
可便是短短一月的时间,西山却恍如隔世一般。
西山大门之前,原本陡峭泥泞的道路,被愈发拓宽起来。
一条笔直的新路出现,仔细一看便可发现,其中所用乃是石子与某种特定泥浆混合。
依着这种材料,道路异常平坦开阔,甚至在道路上来往运货的车马,都显得快速许多。
而在道路两旁,则是延绵不绝的荞麦田,京城九月麦子早已收割完毕,冬小麦也未曾播种,可仅仅是播种的这些荞麦苗子,却也能够令人心旷神怡。
一时间,张居正颇有一种误入桃源之感。
他皱眉说道:“此乃何物,铺设道路竟这般平坦。”
申时行努力回忆一番:“根据万历新报所述,还有机械学院之奏报,此物也是张同知首创,名为水泥。
据说比之往日砖石黏土,要更加省力,却能够更加坚固。”
张居正皱眉:“怕是靡费不少吧?”
“学生倒也不知。”申时行脸上有些尴尬,“自立机械学院以来,里头捣鼓出不少新奇玩意儿,这水泥仅仅是冰山一角。
依照机械学院内翰林的说法,此物若能成,我大明将再无边患之忧。”
“好大的口气!”
经过申时行这么一提及,张居正算是想起来这个茬。
自从机械学院成立以来,便有不少国子监监生,还有北直隶学子加入。
往日里奇技淫巧不能入仕,尚且有不少学子研究,此番大明机械学院提供了一些入仕手段,虽不比翰林院,可总归也能当官不是?
不少觉得科举无望之生员,便加入到机械学院与医学院参与研究。
西山之行,还没见到张允修,便给来了个“下马威”,张居正自然是不服气的。
此番入西山,自然要有个由头,张居正与申时行二人隐匿了身份,以工部官员之名,前来西山探查。
这工部尚书曾省吾最为支持西山,自然在西山也最受尊敬。
往日里,工部与西山皆有合作,听闻有官员前来,便丝毫不敢怠慢,派遣了一名向导,给二位大人带路。
张居正本就想要来个“微服私访”,自然不会受人束缚,于驿站等待的功夫,便与申时行二人朝着西山村而去。
短短几个月,西山脚下便建立起一个偌大的村子,说是村子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城池。
一路道路平坦,即便是前几日刚刚下过雨,踩在石子混合水泥铺设的地面上,竟感受不到丝毫泥泞,这在京城也是做不到的。
张居正越看越是心惊,因为他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竟然真有世外桃源之感。
此时正值工时,在西山村里头没有多少男子,有些零零散散的老人在清扫院落,女子在浣洗衣物,却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