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产科千金方》
“若能在各州府渐次推行此法,以西山藕煤与丝为倚仗,朝廷便可借着各地数目,布控天下粮食、布匹行情。
借着这期货交易,甚至可行平准之术。”
张学颜眼里闪着光,点了点面前的曲线图。
“往昔,士绅豪族惯用囤货居奇之法,皆因信息壅塞而操弄市价。
朝廷有心抑制,却无处使力。
而今有了这期货市场之后,商贾们能通过《万历新报》刊发各地商讯副刊,知晓各埠行情,自然会将粮货运往价高之处——此乃'货畅其流'之理。
“看不见的手?”张居正立马就想到了这个词语。
“正是如此。”
张学颜身子微微前倾说道。
“朝廷也可借此,于‘宏观’层面调准物价,譬如布期货价若上涨,可适当令江南织户增开机杼,若粮米期货价上涨,各地漕运便加紧北运.
此借势而为,朝廷将行平准之法便事半功倍,地方粮食照此买卖自如,百姓之困苦也能大大减轻了。”
他不由得发出一阵感慨。
“元辅,令郎经济学之理可谓是博大精深呐!”
“拾人牙慧罢了。”
张居正嘴上这样说着,可眼神却变得越发深邃起来。
以他的智谋,不难看出这“期货市场”所带来的变革。
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一开始报纸流通全国,让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利。
期货市场、拍卖会、报纸广告,此皆是为了催生出消费与经济流通的热潮,让那群窖藏白银的士绅富户,老老实实将藏银拿出来。
先不提张学颜的分析是否正确。
可单单能够令白银流通增加,便能够极大促进“一条鞭法”的施行。
白银流通越多,银价必定下降,购买力也会会稀释,对于持有大量白银的士绅富户来说,自然是亏损的。
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恰可解折银纳税之困!
现如今,连张居正也不免需要利用经济学来思考问题了。
一套一套环环相扣的经济学理论,给了“万历新政”更加宽阔的道路,似乎要将整个大明天下的格局,给重新构造了。
“不可懈怠。”
张居正吐出一口浊气,忽然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锐利。
“着户部即刻设立期货监理司,凡契约格式、保证金比例、涨跌停限制,皆需拟定章程。尤其要盯着那混小子——”
他紧紧眯眼睛。
“若发现有人借期货之名行投机之实,或是操控市场价格,即刻锁拿问罪。“
张学颜肃然拱手说道:“下官明白,还请元辅放心。”
“嗯。”
张居正语气突然间一变,脸上又露出奇怪的表情说道。
“说起来,那逆子近来在捣鼓什么名堂,你可知晓?”
张学颜忍俊不禁,对方这个老爹,怎么成日跟别人问儿子的情况?
这两父子的关系,看起来很是微妙啊。
他想了想,却还是给对方提供了一些线索。
“下官前日去西山拜访过一次张同知,可他不在,问询之后,才在仁民医馆内寻到他,故而知晓些期货市场之情况。
想来这几日张同知皆是在医馆内行事。”
“医馆?”张居正很是疑惑的样子,“他不去西山捣鼓那什么会自己动的木牛流马了?”
张学颜想了想,正色说道:“张同知近来在.研究照顾妇人之医术.”
张居正皱眉:“妇人?”
张学颜点头,压低了声音说道:“景阳宫。”
“景阳宫”
张居正顿时明白了过来,口里喃喃重复着。
他目光投向皇宫方向,想起前段时间慈宁宫的风波来,意味深长地说道。
“皇嗣么”
他扭头看向了窗外,已然有些发黄的树叶。
“不知又要掀起多少波折。”
王恭妃怀上身孕了。
不出所料的话,便是大明的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
张允修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震惊。
毕竟,按照他的记忆来说,这王恭妃怀有身孕要晚上几个月,约莫在十一到十二月之间。
正好对上十月怀胎,明光宗于万历十年八月出生。
历史记载这种东西,本就是年代久远,有些出入很是正常。
然而,在张允修想来,很大可能是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原本的历史线。
好在过程是错的,结果终究是对上了。
依旧是那王恭妃,意外怀上了万历皇帝的龙种。
皇嗣是天大的事情,干系到的不仅仅是皇帝一人,更加是整个大明朝今后的未来。
这些日子以来,受了了内阁以及慈宁宫的嘱托,仁民医馆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专门处置景阳宫一干事宜。
特别是大明医学院的一干学生和教授,这段时日以来,将所有的研究精力都放在了“妇科”水平的推进上头。
要说起这妇科,李时珍可以说是其中翘楚,他游历行医多年,时常为普通妇人诊治。
特别是为怀有身孕之妇人安胎保胎,这更加是他的拿手好戏。
于是,在仁民医馆里头又出现了一个奇景。
李时珍这一个老头儿,带着一群女医,成日里在医馆里头四处探查病人,进行研究总结。
女医张兰英成为了李时珍的得力副手。
在查看了一名妇人情况之后,李时珍朝着身边的张兰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