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爹你让开,宰辅我来当! > 第293章 张士元又在糟践东西?莫要让他钻了

第293章 张士元又在糟践东西?莫要让他钻了

第293章 张士元又在糟践东西?莫要让他钻了空子!

西山脚下。

在工坊四周原本荒芜的土地,已然被农户们一寸寸开垦出来。

山脚到山腰的田垄,如棋盘般层层铺展,规整有序。

历经数月经营,西山早已褪去往日旧貌,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景致。

粮食、蔬菜、瓜果,在这里几乎是应有尽有。

甚至你还能寻到圈养牛、羊、猪的养殖场,牲畜兴旺。

京城里头的达官显贵,嘴上骂着西山,可身体却还是很诚实。

每半个月在西山剧院包下一个贵宾包厢,看上一场戏剧,已然成了一种身份的表现。

更不要说,只有真正具有身份的显贵,才能要到一张前往西山游览的票据,乘坐车马,在西山一干官员的安排下,看一看这京郊的“世外桃源”。

每每看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和谐的景象,这些人嘴上说着挑着刺,心里头却在暗暗羡慕。

这张允修是真会享受,在此地当起了“山大王”,可谓是尽享人间乐事。

当然,近来最为显眼的,并非是朗朗读书声的西山书院,也非是机械化、流程化运作的琉璃工坊,更不是每日都有疯狂产出的西山煤矿。

还得是在西山千户所后头开辟出的一片暖棚。

一排排类似工坊的建筑拔地而起,最为惹眼的乃是那屋顶——竟然全由澄澈琉璃铺就而成,可谓是奢华无比。

这被“暖棚”的地方,并没有开放游览,甚至一干靠近之人,都有锦衣卫上来盘问。

所见之人,心里头就不免犯嘀咕,也激起流言四起。

“此地看起来占地接近百亩,琉璃自古便是奢靡之物,张士元以此盖设殿宇,实在是大大的僭越啊!便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么?”

“欸~莫要多言~若是被锦衣卫听了去,可没有你什么好果子吃~”

“啧啧啧~这些琉璃在外头一块卖到接近一千两银子,这成片成片的,想必有几十万两银子咯~”

“张士元便是发疯起家的,拿琉璃盖房子,亏得他想得出来,不过这琉璃窗子便是产自西山,想来也能省下不少银子~”

“走咯走咯~老夫看不得这些,一看便觉得心口在滴血,若是我家儿子胆敢这样糟践东西,老夫定然将其狗腿打断!”

西山暖棚。

此刻一老一少,正站在繁茂的瓜果藤蔓之间。

流民出身的张四书,初到京城时可谓是衣衫褴褛,浑身上下几乎就剩下一条兜裆裤。

后来情形好了些,入了安平军之后,有了一身衣服,每日里也有了足以温饱的饭食。

再到后来,他从一名来自晋地的乡老,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伍长。

时至今日,张四书身上的官职没有涨,可俨然成为西山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衣服上“西山屯田所”的标志,走到西山各处,都会引发西山百姓和当差之人的羡艳。

屯田虽在朝廷并没有编制,可在西山却是能享受到类比千户官的待遇。

最为关键的是,在上一次西山发展会议上,张允修直接将西山屯田所,立为西山后续几年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屯田所的发展,其余任何事情都要给其让步。

这位来自山西的童生,也算是真正熬出了头。

张四书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将这一片片暖棚中的瓜果,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般悉心照料。

只见他伸出粗大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将一根胡瓜从藤蔓上掰下来,献宝似的捧给身旁的张允修说道。

“掌卫事大人您瞧着,这胡瓜经过咱们的多轮培育,已然是清甜多汁,此等瓜果,俺老汉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

从原先的医学研究所抽出一些研究人员,加之西山百姓中一些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共同组成了这西山屯田所。

他们的工作有且仅有一个,那便是培育出更加优秀的蔬菜瓜果,乃至于粮食品种。

显然,通过这搭建起来的暖棚,极大提升了这培育过程的效率,经过张允修的有意引导,也很快看到了成效。

张允修接过那根胡瓜,瞧着这果实虽比后世的黄瓜仍显细小,却已比原先的品种膨大了近一倍。

这时代农药还没研究出来,倒也没什么清洗的必要,张允修直接用袖子擦了擦,将这胡瓜送入口中,一口便咬掉半根。

一时间清甜的汁液在口腔迸发开来,未经过度催熟的瓜果,加上悉心的照料,吃起来可比后世批量生产出来的,要好吃上太多。

“卡兹卡兹”

张允修吃胡瓜的样子不太文雅,对着张四书笑着提醒说道。

“莫要在外头一直吹嘘我了,早在汉代之时,便有富贵人家于屋庑中昼夜燃温火,以生温气,于秋冬时节种植出蔬菜瓜果,倒也没什么稀奇的。

我这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说起来,后世人还是极大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大棚蔬菜这种东西,从汉代到唐宋皆是有所记载,明朝也有相同的办法,京师外头管在屋子里修筑土炕,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叫做“洞子货”。

只不过,古人没有张允修这么大的手笔,修建出规范化的大棚,还有各种恒温设施,并且采用各种改良种植的办法。

“大人您说话笑了,这里头自有您的妙处,古今能人辈出,可能真正将这‘洞子货’搞清楚的,您还真就是独一份。”

张四书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这里头有溜须拍马的成分,可大部分还是发自内心的。

毕竟一直以来,士人便是讲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个“读书高”有且仅有一种情况,那便是读圣贤书。

可这个张允修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将各类奇技淫巧,诸如医道、匠术、农事等等,皆被他奉为最为重要的方向前去发展。

也正是有了张允修的坚持,西山才能有那么多工匠和农户,还能依靠着自己的这一份手艺,获取到从前难以企及的身份、地位、财富。

不夸张的说,在许多西山百姓的心里,张允修甚至可以比肩神明了。

张允修不知道这老头的心思,用袖子抹了抹嘴巴,提醒着说道。

“张伯,你且将这暖棚看护好了,我张允修出名不出名不知道,张伯你定然能够名垂青史。”

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我这便夸下一个海口,张伯你且看着,今后大明全天下人的生计,可都要靠着咱们这西山屯田所。

而这一切,可都攥在张伯手里,万万马虎不得。”

一开始,张四书被对方所说的内容所吸引。

什么名垂青史之类的话语,几乎是从前的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没想到有一日竟然能论上他?

可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对方的称呼。

这一句“张伯”,听起来随意,却说到了张四书的心坎里头。

他眼眶一下子便红了,从前他是乡老,却也是“草民”“小人”“微末”。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七零:替嫁糙汉后,我在京都搞科研 家师菩提,你说我在志异世界? 港片:阿B让我抽死签?我选过档 中医1977,从拯救女知青开始 覆宋:从单挑水滸英雄开始 1982:从归国华侨开始 联盟:刚想青训就让我最后一舞? 柯学,毛利兰的天才表弟 生死299天 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