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什么?张士元他也干了?
“都是些唯利是图的东西!老夫便是知道商贾乃是靠不住的,只顾着眼前小利,目光短浅之辈!”
书房里头,王锡爵在王世贞面前破口大骂,似乎想要将心中的阴郁一并抒发出来。
他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料到,这些商贾会“临阵倒戈”,仅仅是为了眼前几万十几万两银子罢了。
王世贞重重叹了一口气,从前他乃是个急性子,王锡爵性子沉稳些,可在“王衡”之事发生后,情形彻底发生了调转。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他念诵了一首诗句,感慨着说道。“自古以来,商贾便是以利为先,若是有十倍百倍之利润,这些人却能够六亲不认。”
商人逐利这一点,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可两人皆是儒学出身,在潜移默化之间,便会忽略了这些东西。
特别是在常廷玉、范汝梓二人离开之后,诸多原本依附于江南士族的商贾们都动摇了。
甚至于,他们本身便是江南士族的一份子。
人人皆是知道西山和张士元的威胁,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感觉到威胁,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长远来看的威胁,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比起这个来说,当下眼前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眼下最为关键结症在于。”王世贞喟然叹息说道。“这些人眼前仅仅只有银子,咱们若是不能令他们看到银子,那可就是麻烦了。”
“数月以来,我等已然是拼尽全力了。”
王锡爵则是无奈说道。
“大家伙手里的银子也有限,总不能去卖田卖地,随后再去市面上囤积粮食、布匹等一干货物吧?
银子放着不会坏,可粮食、布匹存放要银子,损耗也要银子。
眼下想要团结江南各家已然是不易,若是再想要加码,只恐怕有人要心存怨念了。”
江南各家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从前朝廷未曾介入之时,本就是争得头破血流,靠着共同对抗朝廷和张士元,这才共同聚集在一起。
眼下出了乱子,最怕的便是内部出矛盾。
“如若不然.咱们放宽一些?”王世贞试探性地询问说道。“想来这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也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放宽一些倒也是无妨的,趁着价目高,让部分人售卖一些出去,填补一下窟窿。”
“不成!绝迹不成!”
王锡爵瞪着眼睛说道。
“此乃是取死之道,江南之争乃是你死我活,正如战场对垒,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妥协。
一旦松了这个口子,便是止不住了,所有人皆是望风抛售,那我等真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锡爵不懂经济学,却还是懂得生意的,他们便是要撑着一股气去对抗张允修。
江南士族为了刻意提高货物价格,进行了一场具有默契的囤货居奇,为得便是要给织造局和朝廷压力。
他们将物价维持在一个高位,等到西山支撑不下去之后,便可以缓步下降,在这一来一回之间赚取到巨额的差价。
若是真有半点松口,那西山海量的丝绸、布匹、煤炭,将会将江南的货物市场彻底冲垮。
他们往日里投入的银子也将是彻底付之东流。
王锡爵红着眼睛说道:“他张士元便好到哪里去?有多少银子可以撒给田间地头的丘八?趁着冬日将至,在今冬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必将支撑不下去,随后我们不单单将守住江南,还能将过往亏损之银子全部赚回来,甚至于还能多赚一笔!”
“此事我也知晓。”王世贞则是苦着脸说道。“可我们确实有所约定,要给予商贾们一部分补偿,这些商贾看不到银子,断然是不会认真行事的,眼下最为关键的,乃是从何去寻到这些银子。”
这才是眼下最为关键的问题。
“如今之计。”王锡爵面容纠结的模样,“便再只能先多方筹措,将店铺、田产抵押一些,随后再出海,联系海上的一些‘海商’,我等再多多出些货物,来填补上这一头的窟窿”
“出海?”
王世贞愣了一下,江南一干士绅商贾心里头对于出海之事,那皆是如明镜一般。
自从朝廷将倭寇之乱彻底剿灭后,江南出海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朝廷有卫所有驻军,贸易固然是不会断绝,可却也并不似以往那么轻松了。
甚至于,为了保持一个高位的价格,江南士族也同样做好了约定,有限量的对外输出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
这些大明的硬通货,不论是南洋商贾还是佛郎机人皆是趋之若鹜,他们自然是待价而沽。
眼下为了破局,王锡爵也只能打破这一默契了。
王世贞想了想,也终于是颔首认同说道。
“海贸有所风险,可却是来银子快些,倒是个解决的法子,无非是少赚一些,多使些银子打通关节.”
时间又是过了半个月。
王锡爵二人每日皆是关注着江南各处的物价,可越看却越发令他们心惊。
“每日波动并不明显,可却始终在缓步下降,这张士元在搞些什么猫腻?”
王锡爵颇有些气愤的样子,看着府上家丁,以及各处商贾所传来的信息,重重地一拍桌子说道。
“西山没有什么动作,还是四处推广那什么‘天工织造机’,有不少百姓加入其中,可却很难影响大局。”
王世贞很是笃定地说道。
“那为何入冬之后,价格一降再降?!”王锡爵都有些失态了,这不单单是简单数十文数百文钱的波动,更加是白的银子。
可以说市面上整体物价下跌十文钱,他王锡爵单单一人,便可能亏损去数万两银子,任他再讲究一个“淡泊名利”,也照样是无法忍受的。
王世贞脸上一僵,他试探性着说道。
“这便是那所谓经济学之道?”
显然,经济学这个词语,已然因为张允修的影响,成为了如今大明尽人皆知的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