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稍安勿躁!且看老夫如何安排!
提及到这个事情,徐阶面上掠过一丝惋惜,轻轻摇了摇头。
“这安神定志丸神妙异常,最早甚至可追溯至成祖之时,可惜今上受了张士元蛊惑,推行什么现代医学,竟将这传承百年的良方弃如敝履。
老夫听闻时,只觉痛惜不已,费了好些功夫才寻得药方,让自家药铺赶制了不少。”
说到这里,徐阶又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却别说,这药丸服用之后,每日夜里睡得越发是安稳,晨起时看镜中面色也好了起来。
那张士元真是误国不浅——不过也好,皇帝不用,正好我等享用。二位若是需要,尽管开口,老夫这就差人送些到府上。”
王世贞连忙拱手,脸上满是恳切:“若真有这般神效,那张士元简直堪比妖蛊,实在是朝廷祸患。不瞒徐公,学生近日也总难安睡,还望徐公赐药。”
“无妨无妨。”徐阶笑得愈发开怀,正要继续说话,却听“砰”的一声响。
王锡爵猛地一拍桌案,茶盏里头的水都溅出了半盏,他怒目圆睁,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
“徐公,眼下危急至此,您却怎还有闲心谈论药方之事?我等已然查得明明白白,那织造局以出海除倭的名义,实则乃是用朝廷水师海船,行海贸商贾之事,这等胆大包天,难道徐公却无一点动容?”
王世贞在一旁喟然叹息,伸手按了按王锡爵的胳膊:“元驭兄稍安勿躁,此事干系重大,需要从长计议~”
“莫要再说这些!”王锡爵瞪着眼睛说道。
“够了!”徐阶突然出言制止,抬眼看向对方说道。“就算是你知他违法乱纪又如何?此事你却敢捅出去?
王元驭尔到底是想着为子孙后代谋个福,还是逞一时之气,要与那张士元玉石俱焚?”
此言一出,茶室内霎时间安静下来。
本来王锡爵与王世贞二人,心里头还有些想法,经过徐阶这一提点之后,瞬间哑火了。
二人也都反应过来,如今正是两难的境地。
好消息是,张允修总算是露出了把柄,干出悖法乱纪的勾当。
坏消息是,王锡爵、王世贞、徐阶以及一干江南士族都干了,私下里借着海贸牟利的勾当从未断过。
把这种事情摆在台面上,无异于是当众扒开自己的底裤。
“我如何能够不急躁?”王锡爵无奈叹息说道。“他张士元谋划已久,我等寻觅倭人合作,竟然被断然拒绝,还有那佛郎机人,似乎也为张士元马首是瞻,再这般下去,小民与商贾为了一时之利,都将投入江南织造局的门下。
谋划将功亏一篑!”
江南士族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太多的银子和资源了,本以为会像是过往的历史一般,最终便是士绅们让出点利益来,给百姓做做样子,让朝廷有个交代,便这般糊弄过去了。
谁知道那张士元偏偏不照着常理行事,可谓是招数频出。
原本就因为长子王衡气愤不已的王锡爵,这会儿哪里能够控制得住自己的心情。
“平心静气~平心静气~”
徐阶摇头晃脑的样子,甚至提起茶壶,给王锡爵添上了一杯茶水说道。
“君子在于修身养性,元驭你这般急躁,如何能够成事?”
“徐公!”
王锡爵不懂为何徐阶会这般处变不惊,人家将祖坟都要刨了,却还有闲心在此喝茶谈风雅?
他连连跺脚说道。
“此事万万不可再行拖延,待到张士元做大之后,我等定然会众叛亲离!”
江南士族便是个利益集合体,在占据上风之时,尚且还能坐下来其乐融融,可若是颓势尽显,说不准就还会有多少个常廷玉出现,共同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王锡爵他们对抗的并非是某个人,而是朝廷上皇帝和内阁的意志,这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次都输不得的。
正当王锡爵着急上火之时,他身旁的王世贞终于是提点着说道:“元驭兄却还不太明白啊~”
说完这番话,他悠悠然将一杯茶水放在嘴边抿了一口,看起来跟徐阶一样成竹在胸的模样。
王锡爵给整懵了,他扭头看向徐阶疑惑着说道。
“徐公、元美兄,你们这是何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徐阶悠悠然说了一句《大学》里头的句子,接着抬眼看向王锡爵说道。
“元驭你这一肚子才华,却忘了圣贤书里头的道理么?”
这会儿,王锡爵终于品味出徐阶的意思了,他瞪大眼睛颇为震惊地说道。
“徐公还留有后手?”
“哼。”
说到这个,徐阶冷哼了一声说道。
“老夫若是不多做一手安排,难道等着尔等被那张士元耍得团团转么?”
“这”王锡爵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也有着一丝欣喜,“徐公可否明言,安排到底是什么,也能让我等安心几分。”
徐阶倚靠在太师椅上,似乎有些疲倦的样子,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应天府乃是陪都,世人惯称之为南京,南京一地本设一府,掌管府内大小民政、司法、赋税、治安等。
然自太祖以来,为统辖江南诸地,多有设立巡抚一职,初时乃是临时设立,后却成了常设一职。
巡抚衙门一设,设应天府尹却也形同虚设.”
王世贞顿时一喜,连忙拱拱手说道。
“学生却是忘记了,这应天府之中还有一名刚正不阿的孙叔孝啊!”
时任应天府尹乃是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曾任职过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他非是江南之人,可对于张居正的行径素来是看不惯的。
如若不是多次顶撞,以他的资历,又怎会到南京一地来?
可几年前张居正信手一道调令,却为如今埋下了隐患。
孙丕扬素有清廉之名,在南京任职断然没有更换的道理。
张居正也非是一手遮天,他安排一个殷正茂和海瑞,已然是顶着众矢之的,难道还能将应天上下换一个遍不成?
这倒是跟他自己设立的考成法相违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