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这个时候,忍不住转过头,看向身后的这一幕,咋舌感慨起来:
“不愧是归国的华侨,居然还能让洋人做保鏢……这派头可不是一般的大。”
听到这话,旁边有港商就笑:
“派头是挺大。不过终究是年纪轻,估摸著是谁家让孩子归国来看看。如果真要说起派头和手头的能量,谁有姚老板大?”
黄仁听到这话,不由得摇头失笑:
“姚老板那是什么人物?这次他来东三省,跟咱们这些小打小闹的可不一样。说不定是要对接这里的国企,投资动輒就是上百万、上千万。”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位年轻的洋派华侨,虽然比不过姚老板,但是对比咱们,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那那身行头,没有五千往上的美金,估摸著是下不来的。”
瞧这话说的!
一帮风里来,雨里去的港商,听到后,都深深地羡慕了。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啊!
……
来到哈市的第一件事情。
陈振东先给侨务办的孙主任打了个电话。
自从上次说好,要给泰和县当地捐赠一个学校后,孙瑞明又不辞辛劳地开始牵头引线起来。
这段时间里,他作为哈市侨务办的主任,向上申请,向下协调,统筹各种关係人脉,可谓是忙的脚不沾地。
可即便如此,他心中依然是美滋滋的。
连带著整日上班来的时候,孙瑞明摸著发量日益稀少的禿脑壳,依旧也是乐呵呵的模样。
侨务办公室里的人,更是对孙瑞明的好运气,各种羡慕嫉妒。
当时他们侨务办,也有不少人去接待华侨了。
怎么偏偏孙瑞明运气这么好,遇上了那个陈振东呢?
关於陈振东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
哪怕不提那个还在发展的农机厂,单说陈振东捐赠了一个学校,就足以让孙瑞明的政绩,再次添上光辉的一笔。
真要这么来看,陈振东和孙瑞明,究竟谁是谁的贵人,那还不好说呢!
就在这时。
“孙主任,找您的电话。”
孙瑞明这会儿忙著呢。
忙活的还是陈振东的事情。
他有些暴躁地抬起头,“谁啊?”
“陈先生的电话。”
陈……先生?
那不就是陈振东吗?!
孙瑞明的脸色驀然变化,转而露出了一张灿烂至极的笑脸,甚至是小跑著来到电话边,以眾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速度,飞快地接起电话来:
“陈老弟,关於上次捐赠学校的事儿,我已经开始联繫起来了。关於你做出的贡献,我这边还特地给你申请了个指標下来,你指定喜欢。”
“你猜猜,啥指標?”
旁边办公室里的人,眼看著孙瑞明笑得跟儿一样,简直就是没眼看。
这都舔成啥样了?
不过……
换作他们是孙瑞明,在面对陈振东这个捐了一栋学校的財神爷,只会笑得比孙瑞明还要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