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空气凝固了。
钱秉穹推了推眼镜,手指在桌上那份匪夷所思的报告上轻轻敲击,像是在敲打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学术大厦。
孙德海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一把抢过报告,几乎要揉成一团。
“胡闹!简直是胡闹!一个被苏联人自己枪毙的理论,一份被判定为错误的废纸,现在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他猛地转向钱秉穹,“钱老,您也被他灌了迷魂汤了?现实的失败还不够吗?还要再来一次?”
钱秉穹没有理会孙德海的咆哮。
他只是看著李卫国,那个平静得不像话的年轻人。
“理论上,你的『排斥平衡』模型,逻辑自洽。但科学,不是逻辑游戏。”
钱秉穹站了起来,他一生所有的骄傲与严谨,在这一刻凝聚成一句话。
“我向你发起一个挑战,也是一个约定。”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一炉之约。”钱秉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给我一周时间,我带领我的团队,用我们穷尽半生的传统理论,再炼一炉!把所有参数优化到极致!”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刺李卫国。
“同时,也给你一周时间。你,和你的新理论,也炼一炉。一周后,我们用样品性能说话。”
“谁贏,谁主导『崑崙』。谁输,谁彻底闭嘴,无条件服从。”
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之爭,这是赌上了国之泰斗的毕生声誉,与一个年轻人横空出世的惊天理论,进行的一场生死对决。
杨爱国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他想阻止,却发现自己根本开不了口。
李卫国甚至没有片刻的犹豫。
“我接受。”
孙德海冷笑一声,他看向杨爱国。
“杨厂长,你听到了。钱老的团队,需要厂里那座唯一的501大型真空冶炼炉,我们马上就要开始进行设备改造。”
言下之意,再没有第二台同级別的核心设备,能给李卫国的“冒险”使用了。
杨爱国面露难色,他拉过李卫国,压低了声音。
“卫国,这……这是不是太衝动了?炉子只有一台,我……”
“杨厂长。”李卫国打断了他,“我不需要那台大傢伙。”
他环视一周,看著那些或质疑、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脸。
“我的理论,对设备的依赖性更低,对控制的精准性要求更高。”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满屋子的错愕。
他没有去办公室,也没有去实验室,而是径直走向了轧钢厂最偏僻的角落——设备坟场。
这里堆满了报废的机器残骸,锈跡斑斑,在夕阳下像一座钢铁的墓地。
李卫国在一堆废铜烂铁前停下了脚步。
那是一台被遗忘了不知多少年的苏制小型电弧炉,外壳上布满了灰尘和鸟粪,铭牌早已模糊不清,看起来就像一具了无生机的尸骸。
【扫描目標:苏制『火』-3型高频感应电弧炉(报废状態)】
【结构完整度:41%。核心感应线圈存在修復可能。控制系统彻底损毁。】
【启动虚擬实验室,进行三维建模……】
【模型构建完毕,开始模擬改造方案……】
李卫国围著这台废炉走了一圈,时不时用手敲敲炉壁,侧耳倾听。
在外人看来,他仿佛是在凭弔一件古董。
但在他的脑海中,一个精妙绝伦的三维立体模型正在飞速旋转,无数条数据流瀑布般刷过,一套全新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改造图纸正在一秒內生成、优化、定稿。
半天后,维修车间的老师傅们围在一张刚绘製出的图纸前,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我的老天爷……这……这线圈是这么绕的?还能加装电磁场补偿?这是为了抵消什么?”
“你看这里!模块化快换设计!这意味著以后更换核心部件,只需要几分钟!这……这是什么神仙想法!”
老师傅们看李卫国的表情,已经不是在看一个工程师,而是在看一个怪物。
一个身影挤了进来,正是赵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