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气氛凝固得像一块铅。
钱秉穹的指尖,在一块布满蛛网裂纹的灰黑色陶瓷片上轻轻划过。
这是第三十七號样品。
在模擬高温高频震动的测试台上,它连三分钟都没撑过去,就变成了一堆滚烫的废料。
“压电效应和耐高温,就像水和火。”钱秉穹推了推老镜,声音里满是疲惫,“我们每提升一点耐温性,它的压电性能就断崖式下跌。反之亦然。这是材料本身的物理极限。”
整个团队沉默著。
他们引以为傲的“微观之舞”理论,那个能將燃料瞬间撕碎的完美喷嘴,如今被一块小小的陶瓷片死死卡住了喉咙。
李卫国推门进来。
他没有去看实验台上的失败品,径直走向黑板。
“钱老,我们换一种陶瓷。”
钱秉穹抬起头。“换什么?鈦酸钡,鋯鈦酸铅,我们把能找到的配方都试遍了。”
“掺杂改性鈦酸钡陶瓷。”李卫国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分子式。
钱秉穹的眉头瞬间拧成一个疙瘩。
“李工,这违背了晶体学的基本原理!”他站起身,语气有些激动,“掺杂稀土元素,就是在完美的晶体结构里扔进一把沙子!只会破坏晶格的有序性,降低压电性,而不是提高!”
几个年轻的研究员也跟著点头,这是教科书上的定论。
李卫国没有直接反驳。
他转身看著钱秉穹。“钱老,那如果扔进去的不是沙子,而是能填补微观裂缝的水泥呢?你再让计算机模擬一次,这次別看整体结构,把算力集中在那些『缺陷態』的能量跃迁上。”
“缺陷態?”钱秉穹愣住了。
那在晶体学里,是代表著杂质、混乱和失败的区域。所有研究都在想办法消除它,而不是研究它。
李卫国这个要求,就像让一个医生不去治病,反而去研究病毒如何繁殖。
……
四合院。
傻柱正对著一台老旧的“红星牌”收音机唉声嘆气,里面传出的《智取威虎山》唱段,夹杂著刺耳的“滋啦”声,听得人心里发毛。
“嘿,李工,您给瞧瞧?”傻柱看见李卫国进院,连忙抱著收音机凑了过来,“换了仨电子管了,还是这德行,跟闹鬼似的。”
李卫国接过那台笨重的木壳收音机。
他没打开后盖,只是在院里扫了一圈,目光落在了墙角一截废弃的铜线上。
他走过去,捡起铜线,又从兜里摸出一块不知道从哪台报废电机上拆下来的小磁铁。
他將铜线在收音机的天线接口上绕了几圈,然后把小磁铁吸附在铜线末端,调整了一下方向。
“你再听听。”
傻柱將信將疑地打开开关。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清晰、洪亮的唱腔瞬间从喇叭里喷涌而出,没有一丝杂音。
傻柱的嘴巴张成了“o”型。
“嘿,李工,你这手绝了!就这么一绕,比我换了仨电子管还管用!”他看著李卫国,满眼都是崇拜。
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点石成金的仙法。
李卫国只是笑了笑。
他脑中,【材料分析模块】正以亿万次每秒的速度运转。
无数种稀土元素的原子模型,被强行“掺”入鈦酸钡的晶格模型中。
正如钱秉穹所说,大部分模擬都导致了晶格的崩溃。
但当一种名为“鑭”的元素,以一个极其刁钻的比例被置入时,奇蹟发生了。
鑭原子並没有破坏结构,反而像一个微观的“锚”,精准地钉在了晶格的“缺陷態”上,非但没有引起混乱,反而將原本鬆散的能量场牢牢锁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更稳定的共振结构。
【最优掺杂比例:0.73%。】
【最优烧结温度曲线:1250度恆温2小时,以每分钟0.5度速率降至800度……】
一连串超越时代的数据,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意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