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回到一汽厂
陈玉玲立刻在笔记本上演算:“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重新设计检测算法“
“试试看!”王建业拍板决定。
他看向窗外,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今天不睡了,爭取天亮前拿出方案。”
五人分工协作:王建业设计机械结构,陈玉玲编写算法,冯猛和张炳青製作光电传感器,另一位技术员负责电路连接。
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烙铁融化焊锡的气味瀰漫房间,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黎明时分,第一台光电传感装置诞生了。
王建业小心翼翼地把它安装在测试机上,陈玉玲导入新程序。
隨著机器启动,丝绸如流水般滑过,传感器指示灯平稳地闪烁著绿色。
“成功了!”张炳青跳起来,差点撞到低矮的天板。
王建业看著实时监测屏幕,各项参数都在理想范围內。
他转向团队,声音有些硬咽:“我们做到了!”
杭州丝绸厂的改造同样大获成功。
当消息传到bj,张部长亲自打来电话:“建业啊,干得漂亮!部里决定召开全国机械行业技术革新会议,请你做主题报告!”
掛掉电话,王建业站在招待所的窗前,望著西湖上泛起的晨雾。
他想起了长春的一汽厂,想起了罗诗琪和未出生的孩子,想起了岳父罗工期待的目光。
这一路走来,有质疑,有挫折,但更多的是像李厂长这样朴实工业人的信任与支持。
“王工,车票买好了。”
陈玉玲推门进来,“明天上午的火车回长春。”
王建业点点头。
火车北上的途中,王建业望著窗外飞驰的田野,思绪万千。
他掏出笔记本,开始起草全国会议的发言稿。
笔尖在纸上流畅地移动,写下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字句:
“技术改造不是冰冷的设备更新,而是要让每个工人感受到技术的温度”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如同鏗鏘的鼓点,载著他们驶向新的征程。
火车缓缓驶入长春站时,窗外的雪正纷纷扬扬地落下。
王建业將额头贴在冰凉的玻璃上,呼出的热气在窗上凝成一小片白雾。
半个月的外出推广终於画上句號,此刻他的心情比车窗上的冰还要复杂。
“建业,醒醒,到站了。”
陈玉玲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声音里带著疲惫却掩不住兴奋,“杨厂长派车来接我们了。”
王建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才发现自己在整理髮言稿时不知不觉睡著了。
笔记本还摊在膝上,钢笔滚落在座位缝隙里,墨水湿了一小片裤管。
他弯腰捡起钢笔,指尖触到金属笔帽的冰凉,突然想起这是罗诗琪在他临行前送的。
“玉玲姐,你看这个。”
他从行李架上取下一个小巧的锦盒,“在沪城南京路买的,真丝围幣,诗琪最喜欢的那种湖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