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革新会议开幕
“什么明天今天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张部长一挥手,又对王建业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坚持要你做报告吗?』
不等回答就自问自答,“因为你们团队有股子劲儿!从那个智慧扣开始,到现在的plc改造,走的是实实在在的群眾路线。”
他突然压低声音,“明天台下坐的可不都是朋友,有人等著看笑话呢。”
这句话像块冰滑进王建业的衣领。
他想起梁副厂长阴驁的眼神,想起出发前听到的某些风言风语。
但当他摸到口袋里姜师傅给的模型时,又慢慢镇定下来。
“部长放心,我们准备了两套方案。”
“好!要的就是这个底气!”
张部长又重重拍他的肩,转向正在调试新设备的林雪,“怎么样?”
林雪比了个0k的手势。
当进口投影仪亮起的瞬间,整个墙面顿时清晰如白昼。
沪城纺织厂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纤毫毕现,连布料的纹理都看得一清二楚。
王建业长舒一口气,却听见张部长又说:“现在,给我从头演练一遍。”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王建业站在临时充当讲台的课桌后,感觉小腿肌肉不自觉地绷紧。
台下坐著张部长、林雪和几个陌生面孔,黑暗中香菸的红点忽明忽暗。
当他讲到杭州丝绸厂的光电传感器创新时,突然有个冷冰冰的声音打断:
“这个张力检测算法,考虑过不同批次丝绸的透光率差异吗?”
提问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胸牌显示来自上海某研究所。
王建业认得这种语气一一那种学术权威特有的、带著居高临下审视的腔调。
他握紧手中的雷射笔,脑海中浮现出罗诗琪熬夜帮他校对的笔记。
“这位老师提得非常好。”
王建业声音平稳,“我们確实遇到过类似问题。
张炳青,请你把实验记录本翻到第37页。”
年轻人小跑上台,递过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数据的笔记本。
王建业展示著上面不同批次丝绸的测试记录:“通过增加补偿算法,我们將误差控制在0.3%以內。
这个数值已经低於人工检测的误差范围。”
金丝眼镜凑近看了看,不情不愿地点头。
但紧接著又有人质疑:“推广成本核算可靠吗?我们厂做过类似尝试,光是培训费就...”
这次王建业没急著回答。
他看向陈玉玲,后者立即会意,取出厚厚一叠装订好的文件:“这是三家试点工厂的详细成本分析表,包括培训周期、误工补贴等全部数据。
第15页特別对比了新旧工艺的能耗差,按照现行电价”